今天和大家共同简单的探讨关于一下蛋鸡业的未来的话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就是大户在吃小户,行业竞争激烈,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咱们就谈谈大户和小户的生存条件和他们的优势和略势,然后对比一下行业的去向改怎么发展。
首先咱们先说大户,大户是怎么形成的呢?个人认为一部分是原来的小户扩大规模,在生产进而形成大户,(在这里把大户分为三个阶段一万为底线,一万到三万为第一层,三万到五万为第二层,五万以上为第三层,一些特大几十万的咱们不在大户行业人家属于集团化) 而这部分大户有以第一层和第二层居多,另外一部分大多是05年后尤其是07年介入的外来者,即所谓的热钱投资者,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一些懂管理懂技术的专业投资人士。这些人基本组成了现在的大户。那么我也不用举什么实例,您自己回想一下您当地的大户,在经过07 08 09 这三年之后是不是已经淘汰了相当一部分大户?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部分人退出的很狼狈,甚至倾家荡产,这里也包括一些专业的养鸡人,他们被淘汰的原因今天我们就不必讨论了,总之他们确实是被淘汰了。这证明了什么,大户也在淘汰也在竞争。我还想说一句难道这些大户都是小户逼出局的,回答肯定不是,他们有他们自身的退出原因,你我都清楚,因为这是确确实实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
然后在说说小户,(咱们也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一万为上限,两千以下为第一层,两千到五千为第二层,五千到一万为第三层)小户在北方较多一些,因为北方是传统的产区,(这里的北方是指长江以北)但在05年之后大户在北方也如雨后春笋遍地拔起,随着各地养殖小区的建设,一万只以下的小户更是星罗棋布,一部分是行外人也摄入本行,开始试探起步,一部分是第一层的养户相应号召扩大规模,当然赚钱的时候谁都想自己的鸡越多越好。经过05到10年之间的磨练小户确实在锐减,但这是传统养殖区内的锐减,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地区的小户都在锐减。那么这些小户是被大户欺负而消失的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些传统的产区小户消失的同时大户也在消失,你能说小户把大户欺负没了吗?不能吧,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说;大浪淘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年也都有新的大户和小户进入养鸡业,也有老的大户和小户因为种种原因退出这个行业。这就是行业的规律,也是我们国家的国情,更是铁一样的事实。
大户有大户的优势,无论是饲料还是兽药和设备以及销售上都是有优势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弊端,一旦出现某种极端事件,他那么多的投入将血本无归,如果管理同时跟不上,技术水平不到位,销售环节不去开发,没有准确的信息冒然的上马那么大户会更惨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靠补助靠洗钱活着是永远没有发展的。
小户当然也有小的优势,灵活性比较强,一批鸡出问题不至于完全伤了元气,另外现在的小户也知道在饲料和兽药方面节约成本,抓技术搞管理把握市场信息,是现在剩下来的小户应该做的,多句嘴有一部人是赊销的模式,最后必然要淘汰出局。
所以说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大吃小的问题,而是如何能够更快的去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在成本精简上下功夫,如何在日常管理技术上下功夫,如何在开拓市场销售上下功夫,如何在外资和热钱不断冲击上做好抵抗上下功夫。
我希望今天我所说的话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大户和小户有其必然的联系,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恶性竞争的关系。所以我希望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都不妨说一说,最好是能够实际应用的得上的。咱们的行业如何才能走向正规,咱们的大户和小户怎么样才能够继续发展下去。是通过联合还是另辟蹊径,具体该怎样走下去呢?希望大家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继续讨论本话题,最好为了我们的明天细说。
来源:中国蛋鸡肉鸡信息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