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鸡饲养已有30年的历史,由一个哇哇坠地的婴儿逐步成长起来,由家庭粗放式养殖逐步发展成节约化、规模化养殖,并形成农业化产业。现在成为增加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肉鸡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模式、饲料报酬还相差很远。
近五年肉鸡养殖量不断增加,我国相应肉鸡疾病越来越多、复杂。由过去的单一感染逐步发展成混合感染,每年都有新的疾病出现,技术员在治疗上也是越来越棘手。2005年的肠毒综合症,2006年的腺胃炎,2007年的免疫抑制病,2008年的禽流感,2009年疾病的混感…….给我国的肉鸡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人会问肉鸡会得这么多病?发病原因是什么呢?肉鸡产业在我国还能发展壮大吗?……
本人从事本行业几年,对我国鸡病发病的原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 种鸡的原因
1、 国家政策对养种鸡的监察力度不足。
近些年我国虽然在种禽养殖上出台了一些制度,但产业内缺乏完整企业规划,谁有资金谁就可以投资建厂养殖,无论是否有养殖技术,这样会造成产业波浪式运转,给疾病的发生造成隐患。另外对种鸡我国只要求对支原体进行净化,对商品代有影响的如支原体、肿瘤、传贫等没有列入净化范围,这也是造成商品代频频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 鸡舍的硬件设施不适合养种鸡。
一些养殖户在养殖利益的驱使下,鸡舍不具备养殖种鸡的条件,盲目养殖。有的在自己家庭院养殖3000---5000只鸡进行粗放式养殖,鸡舍的隔热保温、通风、消毒条件较差,鸡舍周边环境恶劣,不利于防病、灭病。种鸡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发病是不可避免。
3、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对种鸡的饲养管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还差的很远,有的养殖场冬季为了保温忽略通风,自认为没有疾病忽略用药,为降低成本忽略不影响种鸡产蛋的免疫,为了自身的利益忽略淘汰带病阳性鸡,这样的种鸡后代能不得病吗?
二、 商品代饲养管理不足的原因
1、 鸡舍等饲养硬件设施简陋。
我国大多数鸡舍都是比较简陋,缺乏机械化设备,有的鸡舍建在村落和庭院中。一些鸡舍夏季炎热时无法降温,雨季时舍内漏雨,湿度增大;冬季寒冷时通风保温性能较差。有的鸡舍缺乏消毒设备。鸡没有一个好的住处得病是必然的。
2、 饲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低
对于商品肉鸡我们没有完整的饲养管理模式,每个养殖户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在饲养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较多,温度、湿度的高低,饲养密度较大小,舍内通风强弱,光照强度与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肉鸡最佳生长;饲喂方式和时间,饲料颗粒的大小,过度料的方法没有完全灵活应用。疫苗的选择、用量、方法的不正确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三、 饲料方面的原因
1、 饲料中营养平衡差
现在的饲料配方还是参照70年代美国肉鸡营养标准制定的,随着肉鸡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对不同日龄不同生长阶段的重新认识,显然原有的饲料配方已不能发挥肉鸡最佳的生产性能。钙磷不平、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氨基酸含量不足等现象我们周围比比皆是。刚刚出壳的小鸡就出现肌胃角质层糜烂,腺胃肿跟种鸡饲料营养不平是有关系的。
2、 鸡对饲料中营养成分吸收差
这主要表现于饲料原料使用,有些饲料厂家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利用了一些较便宜的原料,鸡的利用率较差。有的饲料通过化验蛋白、钙磷等各项营养成分都合格,但在实际饲喂中鸡的产蛋性能,生长性能不一定好,原因是利用鸡不利吸收的羽毛粉提高蛋白,用了酸价较高的油脂提高能量。这样的饲料由于鸡吸收较差,造成体内营养不良,使鸡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得病是不可避免的。
四、 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
1、 抗药性的问题
鸡的致病菌对药品的抗药正在逐年提高,有些人类还没有用的药在鸡的身上已经用上了,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责任在给鸡看病的技术员,大量原粉重复使用,不讲饲养管理,不找发病的原因,一味的用药,一次用药效果不好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使鸡天天处于吃药状态,病菌能不抗药吗?
2、 预防与治疗的问题
由于肉鸡出栏时间短,属高密度养殖,不给治疗的时间,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用药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防病的感观效果不好,有些养殖户防病的意识不强,注重治疗。发现病情应及时及早治疗,有些户刚发现病情时并不在乎,自以为没事,等到死鸡了,产蛋下降了在治疗,这时已经晚了,不但多花钱,而且死着鸡。特别是一些技术人员,也犯这样的错误,由于前期采取的治疗方案不正确,造成后期全群混合感染,无法治疗。不找自己治疗上的失误,会给这次疾病带上“禽流感”的帽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