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7|回复: 8

乙型脑炎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0: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对人类危害巨大,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虫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亚洲,特别是远东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但近年来其流行分布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的变化,乙脑的流行频率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例如:1999年夏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个区(县) 的近百个乡(镇) 发生了乙脑的局部流行, 发病数百余例, 病死率高达22%;2000年乙脑流行季节,四川、贵州、重庆和河南报告的乙脑病例数明显增加, 其总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6360例和178例;2003年4~7月, 广东省的18个市(县)发生了乙脑的局部爆发流行,累计报告296例,死亡25例,疑似病例50例,湖南共报告乙脑病例12例,死亡1例;印度2003年8-9月份共发生乙脑病例926例,死亡205例(周伯平,2004)。可见乙脑仍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是乙脑传播给人类最重要的宿主,一般情况下乙脑病毒的感染呈猪-蚊-人链状 (Burns K F, 1950; Burke D S, et al. 1985)。研究表明,猪在集结、扩增病毒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Singh G and Rao T R, 1988 )。
  
  1.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乙脑后症状为:病猪体温升高、沉郁、卧地、减食、口渴、结膜潮红、粪呈干球状、尿少色深、少数跛行、行走不稳,部分病猪出现视力障碍、乱冲乱撞;育肥猪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
  
  公猪发生睾丸炎,多为一侧性,睾丸肿胀、疼痛、温度升高,数日后消退,少数病猪睾丸缩小、变硬,丧失种用能力。
  
  母猪感染该病后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或延时分娩,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胎儿水肿、脑膜充血、皮下水肿、淋巴结充血、肝脾有坏死灶;部分仔猪出生后几天痉挛死亡,少数仔猪生长发育良好,同窝仔猪大小、病变有明显差别。
  
  2.诊断
  
  乙脑的诊断依靠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来完成,由于乙脑临床症状与许多疾病相似,故不能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即使是疫区病例也是如此。实验室诊断包括病原检测和血清学诊断。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反向被动血凝试验,免疫细胞化学法和PCR诊断方法等。用于乙脑诊断的血清学方法包括乳胶凝集试验(LAT),补体结合试验(CF),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SN),斑点免疫渗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电镜技术等。其中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病毒室的贾杏林等(2000)建立的LAT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微量、快速、稳定、简易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基层使用及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3.综合防制
  
  3.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尤其是管理好没有经过乙脑流行季节的幼龄动物和从非疫区引进的动物。这类动物大多为乙脑阴性,很易感染,一旦感染则很快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尤其是猪,饲养期短,猪群更新快,因此应在乙脑流行前完成疫苗接种,并在流行期间尽量杜绝蚊虫叮咬。动物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可减少死亡,促进健康。但目前对乙脑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3.2 阻断传播媒介 乙脑属于昆虫媒介传染病,蚊虫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蚊虫感染乙脑病毒呈终身感染,不能产生抗体,病毒也不会被清除,蚊虫可携带病毒过冬,并且病毒可经虫卵传代,所以蚊虫是乙脑病毒的长期保存宿主,但病毒在蚊体内不能很好地发育和繁殖,只起储存、携带和传播的作用。因此,防蚊灭蚊是防制乙脑的重要措施。
  
  最直接、有效的灭蚊方法是运用高效化学药物杀灭蚊虫;为了减少蚊虫的滋生,一定要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疏通沟渠、防止积水,同时对积水处和污水撒放药剂。为了防止雨水增多而冲淡杀虫剂的毒力,可在灭蚊的同时施放可药力缓释的颗粒药剂,药剂入水沉淀,不会随雨水流逝,该药剂药力释放期一般可达半个月,最长的则有一个月之久。
  
  由于长期高浓度、高频次地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灭蚊,致使蚊子对某些农药如敌敌畏等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因此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采取停用、轮用和混用等措施。
  
  3.3 免疫防制 虽然消灭蚊虫是控制乙脑的有力措施,但要完全消除蚊虫的滋生是不可能的,破坏蚊这种节肢动物传播性疾病的感染循环,这常是有利于管理的好办法,但乙脑病毒可在多种蚊体内繁殖,并且感染形式随地方生态而变化,想控制这种昆虫很不实际。因此,唯有大规模地接种高质量的乙脑疫苗,才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乙脑发病率(Narashimham M V, 1988)。乙脑病毒的抗原性十分稳定,尚未发现在免疫原性方面明显不同的型或亚型,这为乙脑的特异性预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乙脑疫苗主要有三类: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鼠脑灭活疫苗系将接种乙脑病毒的小白鼠脑悬液澄清后,灭活而成。由于含有较多的鼠脑组织,该疫苗的副反应很大,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用乙型脑炎活疫苗应在当地蚊虫出现季节的前20-30天接种,一般是在3-4月份,免疫一次即可,如果间隔3-4周进行二免,效果更佳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畜牧刀客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3-30 10: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4 12: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地方免疫不一样啊..
有人再配种之前给母猪免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16: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要根据各地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19: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请楼主把“防治”与“防制”分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9: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活兽慈山屋


    呵呵,下次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0 20: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乙脑也有区域性的发病,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5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目前这个病发生后应该怎么治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2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楼主忽悠了,以为又什么高招了,最近一后备公猪刚引回来就发乙脑,每天就是退烧加抗生素药物合用,发现只要体温控制住,公猪就开始吃,只要吃就没有生命危险,经过七天肿大那侧睾丸慢慢消肿,公猪精神体温变好,但是精液保证不能用了,只能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9:1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