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75|回复: 5

每年真能少进口900万吨大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17: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中国大豆产业安全问题又被炒的沸沸扬扬。行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合理使用合成氨基酸,理论上可降低饲料粕类用量25%以上,这样全国就可以减少豆粕用量700万吨以上,从而减少900万吨大豆进口量。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用蛋白原料对国外的依赖度,提高原料保障系数。

果真如此吗?有人置疑这种观点,认为这是饲料养殖行业的行业内人士在自我欣赏。理由是,中国是因为食用油需求旺盛才会进口大豆,现在中外油脂加工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布局已基本完成,要保障企业的开工率并满足食用油市场需求就不会减少大豆进口量。只不过经加工的大豆只有20%转化为油脂,80%加工成了豆粕。既然不是为满足豆粕需求而进口大豆,即使饲料配方再调整也不会减少大豆进口量。


      所以说,解中国大豆产业安全之危机还是要靠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穆然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3-25 17: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金龙鱼、鲁花都是国外大豆公司控股的,900万自然不在话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18: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用低蛋白料可以减少蛋白饲料的需要
降低饲料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3: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找替代品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0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大家都列列有哪些常用的替代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4 0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考虑行业内的事情,增加合成氨基酸减少豆粕用量首先考虑的是效果,这是可能性,然后考虑的是成本,这是必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0 02:4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