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原粉用量非常大,越大越是好原粉。”其实不然。 凡是药物都有两个效应,药效和毒害,也就是所谓的是药三分毒,两者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一同上升,在血液中达到最小抑菌浓度是一个点,这时候就可以起到治病的疗效了,可大群拌料的时候药物可能分布不均匀,病原数量在每个个体内业不会相同,个体的自身抵抗力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保证药物在大群的疗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的措施加量,但当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加量,就会发生药物中毒,这个量就是药物的极量。拌料量大的许多不是因为好,而是安全性差,比如妥曲珠利要比地克珠利效果好的多,价格也比地克珠利贵很多,但拌料量只有地克珠利的25份之一。而现今常用药的安全性普遍都是比较高的,最小抑菌血浓度和极量血浓度的的差别常常是几十倍到上百倍。因此,夸大用量这种事情极其普遍,同样的药物,标个预防量比其他公司高个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用以夸大本厂产品的效果和价值的事情多的是,然后到治疗时再不明所以的胡乱加量。而药理书籍大都还是按几十年前药物的用量编写的,现今出版的大多是自己坐到屋里想象一下就写上去了,事实上能有几个出书的作者是调查过药品的敏感状况然后汇总得出来的结论,预防量这个说法可以说是极其不靠谱的,这就好比现今的猪瘟疫苗依旧标着50头份一样,如果按50头去注射,这样的效果不言可知。各个地方的用药习惯都不一致,以致同种疾病对同种药物的敏感程度在不同地方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巴掌伸出来还有长有短呢,药物的用量怎么能全国一个标准呢。事实上,近十余年来基本上没有多少可用(安全、高效、低毒、广谱)的抗菌药上市,大多数药物都是已经应用了多年的老产品了,敏感病原几乎不存在,这才是疾病多发的真正原因。发病时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治疗量无限的向极量靠拢。而如果虚夸用量,纯粹按数十年的标准去治疗的话,结果只能是无法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