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2-27 22: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牛的流产发生率一般为 10%左右。根据流产的原因,流产分为传染性流产和非传染性流产两大类。大多数流产属于非传染性流产。
非传染性流产根据流产的原因可分为:
营养性流产 由于营养不足,缺乏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流产。
中毒性流产 由于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或误食某些农药引起的流产。
损伤性流产 由于怀孕母牛突然急剧运动、腹部受到顶撞、挤压引起的流产。
药物性流产 由于口服或注射某些药物、激素、疫苗等引起的流产。
症状性流产 由于生殖器官疾病、胎儿胎膜病变及非传染性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产。
根据流产胎儿的月龄及变化,流产一般分以下几种类型:
隐性流产 又称早期胚胎死亡。发生于妊娠早期 1—— 2月龄。隐性流产占流产中的 25%。
小产 即排出未经变化的死胎。发生于妊娠中后期,是最常见的一种流产。小产占流产中的 49.8%。
干胎 胎儿死亡后滞留在子宫内,由于子宫颈关闭,胎儿水分被吸收发生干尸化。死胎多发生在妊娠 4——5月龄,干胎占流产中的 24%。
胎儿浸溶 胎儿死亡后由于非腐败菌侵入子宫,胎儿软组织被溶解流出,而骨骼滞留在子宫内,占流产中的 0.9%。
胎儿腐败 胎儿死亡后由于腐败菌进入子宫,使胎儿发生腐败分解,腐败产生的气体使胎儿体积增大造成难产,是一种最危险的流产,临床上极少见,约占流产中的 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