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2-7 08: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原体性乳腺炎Mycoplasma Mastitis
【病因学】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最常见的引起牛支原体性乳腺炎的病原,但是也有别的其他种从各地乳汁中分离出来。过去10年中,加利福尼亚支原体(Mycoplasma californicum)是加州常见的种类,并已在其他州包括纽约州分离出来。支原体导致牛群的急性地方性乳腺炎,并随后演化为慢性乳腺炎。急性发作后可能出现慢性乳腺炎,间断性急性爆发,或需细菌学证实的亚临床感染。病牛的乳腺炎常见于两个或更多乳区,也可能只发生在一个乳区。
致病微生物,如牛支原体几乎无处不在,可见于粘膜表面、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分泌物中。病原可能是通过从感染牛群购入动物传入或通过机械传播到乳房及挤奶设备后自然出现。许多畜群都有不同的支原体种群遍布,如牛的无乳支原体(M.bovis)、殊异支原体(M.dispar)、牛鼻炎支原体(M.bovirhinis)、牛生殖器支原体(M.bovigenitalium)、加拿大支原体(M.canadense)、微碱支原体(M.alkalescens)和加利福尼亚支原体等。这些种群的支原体通常在犊牛及小母牛中分布最多。此类牛群可能有呼吸道病、关节炎或生殖器官的显性或隐性的疾病,并可从成年乳牛及青年牛的呼吸道或生殖道分离出支原体。因此,虽然购入感染的奶牛可以引进支原体性乳腺炎,但也许更严重的是通过感染牛的鼻、泌尿生殖道或关节的分泌物将病原体偶然污染机械或传播到乳房。当一只牛感染后,这种疾病就如同触染性乳腺炎一样经由挤奶工人、挤奶机械及共用的乳房清洗液向四周扩散。产犊的乳牛危险性最大,感染的小母牛在生产时可排出大量支原体。湿冷季节由于微生物在环境中存活时间长,更促进了感染的蔓延。
【症状】
临床症状于感染后几天内发生,泌乳期各个阶段都可能感染。病牛常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乳区的急性乳腺炎。波及的乳区发热、肿胀、触诊捏粉样到硬实,泌出的乳外观不一。典型病例的早期乳汁为水样,并有沙粒样絮状物,但典型病例并不很普遍。经过几天,乳汁可变为淡棕黄色浆液样物质、凝块、絮片状物或脓。虽然急性支原体性乳腺炎伴有发热(39.44℃~40.83℃),但病牛可能不出现病状。也许与发热有关,有些急性病牛有轻微的拒食现象。急性支原体性乳腺炎可使乳产量急剧下降,但亚临床型可能下降不明显。
短期内几头乳牛同时发生多个乳区的急性炎症提示兽医可能是支原体性乳腺炎,慢性支原体性乳腺炎主要为亚临床感染,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但不如急性型明显,特别是病原初次侵入牛群时。通常,在做支原体乳腺炎诊断时,畜群中至少有10%的奶牛已经感染。
另有畜主抱怨,发生过支原体性乳腺炎的牛群会发生关节炎,跛行,繁殖障碍,犊牛肺炎及成牛的呼吸道病。这些疾病不一定与支原体有关。存在这些健康问题常常表明管理不足和牛过分拥挤。而一些对支原体性乳腺炎进行了几年监测的牛群证实支原体性呼吸道疾病及关节炎有所增加。
【诊断】
由于支原体性乳腺炎的临床症状极其多样,而且体细胞数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升高,因此,确诊需要从乳汁培养微生物。支原体在用于鉴别细菌性病原体的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因此,当发生明显的乳腺炎,细菌培养阴性,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怀疑支原体感染。支原体需要在特殊培养基如Hayflick氏培养基并在37.0℃和10%CO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这是一项最为专业化的技术,无论什么时候怀疑支原体性乳腺炎时都应考虑进行实验室检查。偶尔急性症状不明显时,大桶奶支原体的常规培养可以确定感染,许多地区已将此法用做乳腺炎控制中的普查和检测措施。支原体生长后,还要求在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的化验和荧光抗体试验进行种的确定。支原体在牛奶冻结后也能生长。
【治疗】
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性乳腺炎无效。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似乎能控制其它动物或其它器官的支原体感染,但对支原体性乳腺炎无效。
最成功的办法是鉴定、淘汰和屠宰已感染的牛。这一建议早在此病认定初期就被公认,却很少付诸实施。畜主很容易淘汰长期存在临床乳腺炎及无乳症的乳牛,却很难下决心淘汰那些明显恢复而又产奶的乳牛。由于支原体常呈地方性流行,因此,立即淘汰10%或更多乳牛的做法很少能被畜主接受。另外,在收集奶样到培养后明确诊断的迟滞期里还会有新的感染产生。因此,当后来培养诊断出更多的阳性泌乳牛时,畜主就会失去信心,因为最初诊断出的阳性牛已被全部淘汰。如果只有少数乳牛被确定感染畜主会同意淘汰。在加州或其他州,当大量的乳牛被感染时,畜主们不希望,同时也负担不起淘汰所有感染奶牛时,已实施将感染牛和非感染牛分开饲养的办法。
【控制】
一旦证实牛群中有支原体,所有乳牛的乳区奶样都应送去做培养,所有乳牛挤奶后应用1%的碘溶液药浴。挤另一头牛时,机械手和乳杯应用30~75mg/L的碘液冲洗,并用同样溶液进行消毒或反冲。对整个挤奶程序应做仔细的评估考核。
乳区培养鉴定之后,最重要的是决定是否淘汰牛。有症状的、产乳少的牛容易淘汰。但是由于感染牛仅间歇性排菌,为亚临床乳腺炎,畜主则可能不希望淘汰已经感染的产奶牛。如果保留感染牛,则隔离是控制扩散的必要手段。
急性感染牛可以恢复,并开始产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很大。一些急性感染牛可能会继续分泌异常乳而成为无乳症,而另一些牛则发展为慢性乳腺脓肿。再有些乳牛恢复的很慢,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最后这些牛中有10%~50%的乳牛可能在当时或以后的泌乳期恢复高产。由于支原体的种别、感染的牛群数量、应激因素和管理的不同,每一感染牛群出现的临床症状可能是不同的。
因一种支原体产生的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力不会对其它种起作用。另外,所有的免疫力维持时间都很短。有报道说,牛支原体性乳腺炎康复的奶牛可抵抗所有乳区再感染55天,抵抗感染过乳区再感染仅180天,恢复后一年全部乳区对再感染都易感。变为慢性的感染牛仅间断性排菌。这与寄主局部免疫的关系尚不清楚,仅根据间断的培养考察,很难知道病牛是持续感染还是复发性感染。通过对几个月泌乳期频繁的培养调查,发现感染牛常间歇而不是连续性排菌。
像牛的其它支原体病一样,尚无疫苗,研制可能也很困难,因为免疫可能是局部的,而非体液免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