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1|回复: 4

2010年1月15日我国日环食主要城市时间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liteman 于 2010-1-15 12:39 编辑

 2010年1月15日的日环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本次日环食全程将持续约5个小时,环食带宽达500千米以上,从非洲中部开始,经印度洋、印度南部、缅甸等国家最后进入我国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等省市。以下图为1月15日我国日环食见食表。
  图中食既和生光处的“--”表示该地区只能看到偏食,复圆处“--”表示此时太阳已位于地平线以下!(该表格由《天文爱好者》杂志社提供)



1263466088198_201011483151.jpg

eliteman 于 2010-1-15 12:38 补充以下内容

回复 1# eliteman


   


14:54拉萨最早初亏 16:55现"带食日落"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263487166562_1.jpg


1263487197671_1.jpg


 



如果天气状况良好,15日下午,胶东半岛沿海部分居民将看到一轮镶着红边的黑色太阳落入金色大海的奇景。国家天文台专家选定的观测地点,是青岛市郊区、胶州湾东岸的红岛。专家为您详解日环食形成原因及观测注意事项。
  
  15日下午4时前后,21世纪我国境内第一次日环食天象将上演。
  14日,本报记者跟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观测小组,前往山东青岛“追日”。
  14日一早,几路观测人员分头寻找最佳观测地点。记者随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刚研究员一行,在我国古老的海滨观象台——青岛胶南市琅琊台等地寻找。
  终于,到了下午,一路人员在青岛郊区、胶州湾东岸的红岛找到了一处比较合适的观测地点。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此次日环食天象的特点和观测注意事项。
  我国1亿多人能观赏到此次日环食,全国范围可见日偏食
  这是我国2010年能看见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日环食。下一次日环食,要等到2012年5月,在我国的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才能看到。
  专家说,此次日环食虽然不能与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相提并论,但仍然是非常奇特的天象,而且此次日环食比较罕见的是持续时间很长,最长时间为11分04秒,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在我国环食带上约能看到8分钟左右。
  日环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月球位于三者中间,由于冬天月球距地球较远,无法全部遮掩太阳,因此太阳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明亮,在天空中形成耀眼的光环,蔚为壮观。
  专家解释说,环食时间长的原因是1月份地球距离太阳比较近。在地球上看,这是太阳最大的一个月,而在日食那一天,月亮距离地球比较远,在地球上看,月亮比较小。15日下午,人们会看到一个“小月亮”遮住一个“大太阳”。月亮越小,太阳越大,环食的时间就越长。
  此次日环食将于北京时间15日13时13分55秒从中非西部开始,环食带经过印度洋北部、印度极南部、斯里兰卡北部、缅甸,于16时37分左右从中缅边境云南省瑞丽地区进入中国,16时59分在中国胶东半岛结束。
  此次日环食环食带大约有500公里,经过我国的云南中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重庆大部、陕西东南部、湖南极西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大部。环食带所经过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估计有1亿多人能观赏到此次日环食。
  我国其他地区(除黑龙江极东北端)均可看到日偏食。
  沿海部分地区将上演“带食日落大海”奇观
  专家表示,只要在环食带内,选择西面日落方向开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日环食。
  沿环食带内的东西方向,越往西,环食时太阳高度越高,距太阳落山越远;越往东,太阳高度越低,距太阳落山越近。南北方向,离环食带中心线越近,环食时间越长。
  让专家们尤为兴奋的是,在我国不少地方,此次日环食出现正值太阳落山过程中,如果地点、时间选择恰当,天公也作美,有可能看到一种罕见的奇观——“带食日落”。
  日环食的一般过程是:初亏、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复圆几个阶段。
  此次在我国不少地方,不能看到全过程,没有等到复圆,太阳就落入地平线以下,这就是“带食日落”——用肉眼就可以观测,不必戴观测眼镜,因为将落山的太阳光线不会很强。
  这是一幅非常奇妙的景象:在西方地平线之上,彩色云霞之中,一个“金环”或者“金钩”般的太阳与远方地平线相接,渐渐沉落,直到天色渐渐泛红、泛紫……景象非常美丽。
  更为罕见的是,在我国胶东半岛等一些海滨地区,将出现“带食日落大海”的奇观:一轮镶着漂亮红边的黑色太阳,缓缓落入金色的大海。
  “如果看到这种景象,一定会终生难忘”,赵刚说,“这种天象出现的几率极小,有可能一辈子只能看到一次。”只有当天时、地利等多种条件汇聚在一起,才能看到这种景象:一是日环食刚好在海滨地带的日落时间发生,不能早也不能晚,日环食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如果早了,看不到这种景象,如果晚了,太阳下山了,也看不到了;二是观测地点要合适,必须在较高的地方,而且必须在海的东岸观测,因为太阳从西边落山,必须从东边观测,而我国又是东面临海,只有个别有大海湾的地方,才有较好的观测点;三是天气要合适,如果阴天或者大雾,也很难观测到这种天象。
  专家表示,不在胶东半岛的观测者也不用遗憾,在我国东部沿海其他地方的西海岸地区,虽然不能看到环食状态的“带食日落大海”,但可以看到“长河落日不圆”——“偏食”状态的带食红日西落海平面的壮观景象。
  专家提示,观测时注意保护眼睛,采取减光措施
  面对这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很多人都打算观看或者用相机留下这美丽的瞬间。专家特别提醒,观测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与日全食不同,环食全过程中月球都无法完全遮挡住太阳的光球层。在我国西部一些地方,此次日环食发生在太阳落山前,不会出现太阳完全被挡、天空变黑的情况,所以观测时自始至终都需佩戴专用眼镜或者采用减光措施。
  在其他地方,日环食在开始阶段太阳光还是很强的,观测时也需要采取减光措施。即使到了太阳快落山时,用肉眼可以直视而不太刺眼时,可以不用减光措施进行间歇式的短时间(每次10秒以内)肉眼观测,但时间也不能过长。
  在选择观看地点方面,最佳的观看地点是高处,能看见太阳落山的地方。如身处高层楼房,可在朝西的阳台或窗户观看。摄影爱好者一定要提前选好地点,还要试拍太阳,测好曝光量,不要临时抱佛脚。
  专家还提醒读者,要注意观看的时间,本次日食在我国不同地方发生时间不同。
  总的来说,从15日下午15时以后开始,到17时以后结束,但具体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要以当地预报的时间为准。最好在初亏之前进入观看地点,直到日食或日落结束,看个“全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4: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liteman 于 2010-1-15 15:17 编辑

天象奇观,值得期待。

eliteman 于 2010-1-15 15:07 补充以下内容

云南大理将于15:07出现初亏

eliteman 于 2010-1-15 15:12 补充以下内容

云南瑞丽已经出现初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5: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好,就是图片太小,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113141620b4bee.jpg



提示:日环食观测方法

    由于太阳要被遮挡到99.9%以上,亮度才会发生明显变化,所以本次日环食无法像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那样感受白天瞬间变黑夜的奇妙,也看不到漂亮的日冕和玫瑰色的太阳色球层以及星星。但是被月亮遮住的太阳还是很难得一见的,而且日食发生时人与物的影子,还有阳光透过树叶缝隙产生的像也会与平常有所不同。如果天空有些云,有时可以看到太阳外有一圈外红内蓝的彩环,这是日华,平时也会产生,但强烈的阳光会将暗淡的日华遮盖,所以这次日食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由于本次日食任何时间太阳都很亮,所以绝对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在环食阶段以外的偏食阶段也不能用肉眼直接长时间看太阳,因为强烈的阳光会在短时间内刺伤眼镜,强光还会使人打喷嚏,在公共场合不仅不礼貌,也容易传播疾病。安全的观测方法有减光法和投影法,以及小孔法三种。

      减光法是在望远镜物镜端加装滤光膜或减光光栅,滤光膜最好使用密度为5.0的“巴德膜”,这是一种极薄的镀金属树脂膜,是德国“巴德”公司的专利产品,为了您的健康,一些“自制巴德膜”、“绿色巴德膜”、“巴德减光膜”等山寨巴德膜千万不要使用。另外千万不要使用目镜端的滤光镜,阳光被望远镜聚焦后能量更加强大,极有可能在观测时突然炸裂,强烈的阳光透过缝隙瞬间就能将视网膜或相机感光部件烧坏。

      使用投影法观测不用减光,用望远镜成像,通过目镜端投射到墙壁、天花板或专用投影板上。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很有效,可以低成本观测日食的全过程还不会伤害健康,但要注意目镜不能有可燃物,否则很容易被烤着火,还要把望远镜的寻星镜取下或遮盖物镜,以免寻星镜聚焦后的太阳把可燃物烤着。
20100113141620b4be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8 12: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