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新希望倡导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在这其中去芜存菁,认为有这样八大精品文化。
其一、领袖的自律精神。中国处在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商界骄子能够不浮躁的委实难得。鲜花、掌声、荣誉,对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来说,比谁都不差,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要挺住,在鲜花、掌声、荣誉包围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是亿万身家,但是不显富,不奢华,吃“老三样”,穿普通衣服,每天花费“不超过100元”,每天工作不少于12小时……正因为如此,刘永好受到了员工的敬重,他的自律是集团员工最好的榜样。
其二、稳健的经营风格。刘氏兄弟自1982年下海创业迄今为止已经21年,多少中国的企业花开花落,多少风头浪尖上的企业家潮起潮落,但是希望集团和新希望集团保持了21年的稳健发展,年年盈利。之所以如此,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了主业,夯实了基础。新希望从事的饲料主业不仅是一个大产业,还是政府倡导、社会需要的“万岁产业”,虽然利润低一点,但是可以做大做强做长。新希望在这个农产业中扎根十几年不动摇,做出了竞争力,打下了一个“百年老店”需要的产业基础。
其三、旺盛的创业激情。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消极因素,在现代竞争社会里,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与世界优秀企业比,中国的企业还普遍较小,因此要“富而思进”,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刘永好认为,激情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要生命不息,创业不止。他说:“我觉得,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他在生命的过程中,去开拓、去发展、去追求、去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去感觉、去享受人生。这,才有意义!”是否有创业激情,是新希望用人的一项标准。
其四、开放的事业心态。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必须有开放的事业心态,这样才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希望在用人上“经营人才,不经营亲情”,并且四条腿走路: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学校招聘、熟人推荐,“土鳖”与“海归”并举,不重学历重能力,“用人不疑,加强监督”。刘永好被认为是一个能用不同风格的人的企业家。希望集团在国内较早地摆脱家族制,为职业经理人在这里找到良好的舞台提供了机会。
其五、持续的学习态度。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基本上都是半途出身,白手起家,要想持续存在,只有持续学习,把经验上升到理论,把对市场的感悟化成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法则。刘永好认识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是从小地方开始创业,从作坊式开始起步的,视野不开阔是普遍的弱点,因此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同行学,向实践学,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学。“不学习,就死亡”,这就是刘永好在谈到建立学习型组织时的一个观点。刘永好把学习视为日常必修课,他随身都携带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把学习到的东西都记在上面,并且每年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与国内国际优秀人士的交流上。
其六、团队的管理作风。民营企业大都诞生于能人企业。在民营企业里,独裁专断,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者,比比皆是。但是在新希望提倡团队的管理作风,从总部管理机构到各个子公司,新希望都建立了领导小组,重要决策都由领导小组组讨论作出。并且一直批评“独断专行”、“一手遮天”的现象。
其七、谨严的务实品质。低调、务实、严谨,是新希望的内在品质,也是我们做事的风格。体现在管理上,我们实事求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成本优势;体现在经营上,我们认同广告的力量,但决不搞华而不实的广告炒作和广告轰炸;体现在发展上,我们批判式地论证,不一轰而上,不盲目跟风。
其八、创新的开拓追求。新希望的特点就是不断创新和超越自己。从养殖鹌鹑到转产饲料是创新;从推出自有专利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到成长为国内主要饲料工业企业之一是创新;从兄弟内部调整摆脱家族式管理到资产上市社会化是创新;从一业为主到多元发展也是创新;从四川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跨国发展更是创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