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84|回复: 19

鲁迅:暗夜里的过客(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13: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矮子 于 2009-12-30 13:19 编辑






1.jpg


鲁迅《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不禁发问。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几经沉浮,风雨飘摇。他的小说深深新炙热,他的杂文劲劲独苍凉,如刀似匕首尘舞,浑沌微开破曙看。

读《野草》,体味的是一个压抑、消沉乃至心理阴暗的鲁迅;读《朝花夕拾》,触摸的是一个充满温暖的鲁迅;读《故事新编》,感受到的是一个幽默油滑的鲁迅;读《两地书》,了解的是一个浪漫温柔的鲁迅;而读《中国小说史略》,则闪现的是一个严谨博学的鲁迅。

鲁迅的性格是多重性的,与时代不相宜。他曾说自己是从旧垒中来破落户子弟几乎读过十三经;还说我的思想太黑暗了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他俨然成了暗夜里的过客,在他的画像中,他总是神色严峻地望着前方,仿佛时刻在面对着敌人。

鲁迅是孤独的,在于他的思想能超越时代,即使在他早期还是一个激烈的个性主义者的时候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烈而独特的个性意识正是鲁迅内心孤独的根源,这一点又为他的鲜明的超时代性而得到强化,何况这种个性意识也贯彻了鲁迅的一生。其时,他曾屡次这样对人说:敌人是不足俱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因此,就有时会感到寂寞。

在暗夜中踽踽独行,鲁迅的灵魂是不安分的,如《夜颂》中提到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他常常选择一个人在深夜里磨笔,抽几口烟,思想就藏于他的浓浓烟雾中了,继而划出一道道另类的光芒灵魂的深处并不平安,敢于正视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写出,不知在鲁迅的眼中,凌晨四点钟,看到的海棠花会是未眠的么?鲁迅常鞭笞着当时的黑暗,如在挥舞着一条沉重的钢鞭,像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野草·题辞》)

正因为鲁迅的笔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投枪,引来了各路苍蝇嗡嗡地叫:段祺瑞政府明里暗地追捕他,反动军阀企图谋害他,国民党反动派高压他,他四面敌意,时刻存有生命的危殆。因此,他的生活漂泊不定,常辗转于北平、厦门、广州……

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黑暗未能吞鲁迅。

尽管他常说: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着偏激的声音。尽管他深深意识到,自己与黑暗的复杂错综的纠结和难以摆脱的关联;他时时有自在暗中之感。我眼前总充塞着重迭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

……

想起三耳先生讲过: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实在也没有什么可怕的。难受写好了,读透了,也就移情了,不难受了,既然生活本身有那些难受在,写出来又有何妨?

鲁迅能从寂寞的痛苦和灵魂的麻醉中,他艰难地挣扎出来,发出呐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寄希望于铁屋子的破毁。他也并不愿将这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他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坐着好梦的青年。

因此,他也不恤于在《呐喊》的几篇文章中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

由鲁迅,我想到了——

韩黎诗:受尽了命运那巨棒的痛打,我的头在流血,但不曾垂下!华兹华斯诗: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

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鲁迅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廿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猛虎在细嗅蔷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30 13: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对鲁迅的评价颇高,是从其作品来评的,而不是通过时人之口,视点较为独特。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0 14: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呐喊》、《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名著,读了好多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3: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小说《呐喊》和《故事新编》,其中“眉间尺”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ts]孟俊英 于 2009-12-31 13:20 补充以下内容[/ts]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小说《呐喊》和《故事新编》,其中“眉间尺”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3: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先生的确很厉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矮子 于 2009-12-31 16:47 编辑








特别喜欢“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它具体而又微妙的表现出许多人无法说清的话;它具体而又微妙的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以及他们对立的和谐。


人生原本是战场,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脚跟,在逆风中把握方向;同时,人生又是幽谷,有蔷薇才能烛影显幽,体贴入微。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的至高境界,能动,能静,能屈,能伸,能微笑,能痛苦。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7: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俊英 于 2009-12-31 17:09 编辑

“那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一刚一柔
      却如此交融
      故
      刚如冷石
     心中仍存柔弱莲花”
     品格如是,方不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13: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先生的弟子(萧军)在我们市,我们市为鲁迅先生的学生萧军建立了展馆,有机会诸位业界人士到我市来参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17: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玩童之成为中神童,是因为率性而为,不为世事所烦扰,
我们都是世中人,
如树人先生者太少,唯独少,而更弥足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鲁迅的一点理解:


  一、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鲁迅的勤奋,我想不用我细说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在鲁迅的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鲁迅讲过关于上学迟到的故事,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

   二、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走在别人的前面。鲁迅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的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在鲁迅病重期间,他写个一篇关于自己身后事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让他们记恨去,我一个都不原谅!”这句话就是鲁迅刚强性格的绝好体现。

   三、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国家的动荡,民族的败落。深深的影响着鲁迅。为了追寻人生的价值,鲁迅到日本去留学,民族的耻辱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决定弃医从文,也许是上天注定,也许是性格使然。从文的鲁迅找到了改变人们灵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弃医从文,鲁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祝福》、还是《伤逝》无不充满了对普通劳苦大众的爱与关怀。
   试问,如果一个写作者,心中没有爱与关怀,没有对劳苦大众的一种赤诚的心。又怎么能够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

   四、鲁迅是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哀伤的、富有才情的文人

   鲁迅的故乡是在绍兴,自古以来,绍兴就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可能是和江南的环境有关系吧。
   这里的文人多情敏感、才思敏捷。鲁迅在绍兴鲁镇,那里的文化气息也十分的浓厚。鲁迅从小就在这里生活,自然耳濡目染,身上的文人气质不招自来。
   在鲁迅的《故乡》中,我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一个失意忧伤的文人的存在。作者说要找一种全新的生活,要走一条没有路的路。这是多么忧伤的希冀啊!
   鲁迅的寂寞、孤独、哀伤、在他的散文、杂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五、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有气节的人

   纵观鲁迅的一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鲁迅的辉煌从1919年算起,到1936年去世总共就十几年的时间。
   鲁迅的大半生是在漂泊、孤独中渡过的。另外,鲁迅的婚姻也不是很幸福。有时候他就是一个苦行僧,肉体在精神的支配下默默的服着苦役。
   鲁迅在物质生活上实在没法与胡适相比。其实,鲁迅并不是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能力。只是,鲁迅是一个精神独立的文人。不愿为了荣华富贵向人卑躬屈膝。这一点,鲁迅就像陶渊明。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节在鲁迅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5 02: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