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tz 于 2009-12-22 19:08 编辑
胎衣不下 一、概念 胎衣不下指母畜在娩出胎儿后,胎衣在第三产程的生理时限内未能排出。 牛娩出太胎衣的正常时间一般不超过12h,12~24h内排出则认为是排出迟缓,分娩后24h内仍未排出,则认为胎盘滞留。无布病地区,健康奶牛在正常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约为3%~12%,平均为7%;异常分娩的奶牛,如双胎、难产、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20%~50%,甚至更高。胎衣不下不但引起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提前淘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其代谢性疾病,乳腺炎、子宫炎和以后发生流产的发病率更高。胎衣不下的牛可发生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引起子宫和其它部位抗感染能力降低,胎衣不下导致急性子宫炎时,中性粒细胞急性地聚集到受感染子宫,造成外周血液缺乏中性粒细胞。 二、病因 1.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 (1)
饲料单纯,缺乏钙、硒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消瘦、过肥,老龄,运动不足和干奶期过短都能导致子宫迟缓。 (2)
胎儿过多,单胎家畜怀双胎,胎水过多及胎儿过大,使子宫过度扩张都容易继发产后阵缩微弱。 (3)
晚期流产及早期引产引起内分泌对分娩控制失调,影响胎盘成熟及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 (4)
难产后子宫肌疲劳也会发生收缩无力。 (5)
产后没有及时给仔畜哺乳,致使催产素释放不足,亦可影响子宫收缩。 2.
胎盘充血和水肿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异常强烈收缩或脐带血关闭太快会引起胎盘充血。在这种情况下,胎盘中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增加,绒毛膜嵌闭在腺窝中,就会使腺窝和绒毛发生水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绒毛中的血液排出;水肿可延续到绒毛末端,结果腺窝压力不能下降,胎盘组织之间持续紧密连接,不易分离。 3.
胎盘炎症 (1)
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如李氏杆菌、沙门氏菌、胎儿弧菌、生殖道支原体、霉菌、毛滴虫、弓形体或病毒等造成的感染)从而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2)
特别是饲喂变质的饲料,可使胎盘内绒毛和腺窝壁间组织坏死,从而影响胎盘分离。 (3)
在生产实践中,一旦产房发生一例胎衣不下,此后紧接着分娩的母牛,尤其是临近母牛,几乎都要发生胎衣不下或者产后子宫炎。如果更换产房则胎衣不下发病率迅速下降。从流行病学考虑,产房中一旦存在某种致病性很强的病原微生物,牛在等待分娩的过程中生殖道会发生感染,引起急性子宫炎,子宫松弛和胎衣不下,然后继发成胎盘炎和子宫炎。 4.
胎盘组织构造 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这是胎衣不下多见于牛的主要原因,当胎盘突少而大时,尤其如此。 胎盘的完全成熟和分离对胎衣的排出极为重要。一般来说,妊娠期胎盘已经出现一些明显变化,为其排出做好准备。牛胎盘分离的基本过程是:胎盘突结缔组织逐渐胶原化→子宫腺窝的上皮层逐渐变平→胎儿排出期胎盘的局部缺血和充血使得母体子宫腺窝的紧密联结开始松动→胎盘突变平→脐带断裂后,胎儿绒毛缺血→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分离。多种原因干扰了胎盘的分离过程导致的胎衣不下,胎盘突不成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齐长明奶牛疾病学:胎盘未成熟和老化,早产时间越早胎衣不下发生率越高,过期妊娠,胎盘老化母体胎盘结缔组织增生也导致胎衣不下。 5.遗传和免疫因素 上述因素都无异常的牛群,胎衣不下发病率仍然高达4%,因此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胎衣不下的发生上起到一定作用(Joosten等,1991)。Joosten和Hensen(1992)认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启动胎盘排出的信号之一,如果母体对胎儿性MHC产物出现耐受性,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胎衣不下。 6. 热应激和围产期低血钙容易导致胎衣不下。 7. 用外源性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引产的牛肯定会发生胎衣不下。 三、症状 一般病牛没有全身症状,但食欲和产奶量下降。当子宫出现弛缓或外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胎膜排出前子宫颈闭锁,可造成严重的子宫炎并伴有全身症状。(个人体会:初产牛对胎衣不下耐受力较差,尤其是胎衣部分不下,子宫颈口闭锁时,初产牛会发生极其严重的全身症状。) 1.
胎衣全部不下 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子宫黏膜连接,部分胎膜悬吊于阴门外变性褪色。牛胎衣脱出的部分常为尿膜绒毛膜,呈土红色,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子叶。子宫严重弛缓时,全部胎膜可能滞留在子宫内;悬吊于阴门外的胎衣也可能断离,在这种情况下药进行阴道检查才能发现子宫内还有胎衣。 2.
胎衣部分不下
将脱落不久的胎衣摊开,仔细观察胎衣破裂处的边缘及其血管断端能否吻合以及子叶有无缺失,可以查出是否发生胎衣部分不下。 牛发生胎衣不下后,由于胎衣的刺激常常弓背努责;如果努责剧烈,可发生子宫脱出,胎衣在产后1天内就开始变性分解,夏天更易腐败,在此过程中,胎儿子叶腐败液化,因而胎儿绒毛膜会逐渐从母体腺窝中脱出来,由于子宫腔内存在有胎衣,子宫颈不会完全关闭,从阴道排出污红色恶臭液体,患畜卧下时排出量较多。液体内含胎衣碎块,特别是胎衣血管不易腐烂,很容易观察到。向外排出胎衣的过程一般为7~10天,长者可达12天。由于感染及腐败胎衣刺激,病畜会发生急性子宫炎,胎衣腐败分解产物被吸收后则会引起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瘤胃弛缓,腹泻,产奶量下降。胎衣部分不下通常仅在恶露排出时间延长时才被发现,所排恶露性质与胎衣完全不下时相同,仅排出量较少。 四、预后 牛胎衣不下一般预后良好。不像其他动物产后超过半天就会出现全身症状。虽然多数牛胎衣腐败分解后会自行排尽,但也常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等影响以后的怀孕,从而成为乳牛业的严重问题。 五、治疗 原则上是尽早采取全身性抗生素疗法,防止胎衣腐败吸收,并促进子宫收缩。 注意:对于阴门悬吊有胎衣者,既不能在胎衣上悬吊重物,又不能将胎衣从阴门处剪断。采取前一种方法,胎衣血管可能勒伤阴道底壁黏膜,也可能引起子宫内翻及脱出,还会引起努责以及重物将胎衣撕破,使部分胎衣留在子宫内;采取后一种方法处理,遗留的胎衣会缩回子宫,以后脱落也不易排出体外,还会使子宫颈提前关闭。如果悬吊的胎衣较重,可在距阴门约30cm处剪断,以免子宫脱出。 (一)
药物疗法 1.
当出现体温升高,产道有外伤或坏死时,应用抗生素做全身治疗。 2.
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阶段,常常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当出现体温升高,产道创伤或坏死情况时,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缓急,增大药量,或改为静脉注射,并配合支持疗法。特别是对小家畜,全身用药治疗胎衣不下是必不可少的。 3.
分娩后一周内的牛,禁止导管灌注,易造成阴道穹窿和子宫壁穿孔。向子宫内投放四环素或其它抗生素,起到防止腐败、延缓溶解的作用,等待胎衣自行排出。药物应投放到子宫黏膜和胎衣之间。大家畜每次投药0.5~1g。辅助疗法:天花蛋白粉可以促进胎盘变性和脱落;胰蛋白酶可加速胎衣溶解过程;食盐则能造成高渗环境,减轻胎盘水肿和防止子宫内容物被机体吸收,并刺激子宫收缩。子宫颈如果已经缩小,可肌注雌激素,例如己烯雌酚,牛10~30mg,使子宫颈开放,排出腐败物,然后再放入防止感染的药物。雌激素尚能增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提高子宫的抵抗力,可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共2~3次。出现全身症状时需要进行子宫治疗,四环素是首选药,因为引起母牛子宫炎的典型菌群具有产生青霉素酶的特性;厌氧菌的存在使氨基糖苷类的作用受到抑制;子宫内的组织碎片使磺胺类无效;子宫用防腐剂处理没有益处。当出现体温升高、产道外伤或坏死时,应该用抗生素作全身治疗。 4.
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加快子宫内容物的排出。肌注或皮下注射OXT,牛40~80IU,2h后重复一次;这类制剂应在产后尽早使用,对分娩后超过24h或难产继发子宫弛缓者效果不佳。另外,给牛灌服3L羊水,也可促进子宫收缩,并于2~6h后可排出胎衣,否则6h后可重复应用,供羊水牛必须是健康的。 5.
中药治疗(1)加味生化汤(2)参灵汤:黄芪30g党参30g生蒲黄30g五灵脂30g当归60g川穹30g益母草30g,共为末,开水冲,灌服。加减:淤血而有腹痛者,加醋香附25g泽兰叶15g生牛膝30g。(3)活血化瘀汤:当归60g川25g五灵脂10g桃仁20g红花20g枳壳30g乳香15g没药15g,共为末,开水冲,黄酒200~400ml为引,灌服,适用于体温高,努责不安的病畜。 即使是在在布病场,糖钙预防疗法也能做到控制胎衣不下在5%以内(用法:产后半小时内静脉注射),防治措施:干奶料低钙能大幅度降低高发病率,但是产前一周要控制低钙料的饲喂,个人经验是,产前一周继续喂低钙料有可能造成乳热群发,添加阴离子盐的干奶料注意与高钾的粗饲料同时饲喂有禁忌,不能同时饲喂。干奶牛常钙料配青贮羊草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常钙料配干玉米秸羊草。需要指出的是,激素疗法如OXT等,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依个人经验,激素疗法收效甚微!注意是收效甚微,也就是有效果的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