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知识] 粕类固体发酵的渊源和目前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6 16: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复合的不选,这个就砍掉了一大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wjianyang123

谢谢夸奖,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1: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做过很多实验,单菌发酵远不如混合发酵。”

这个地方可能有误区。我把问题提的尖刻一些,你想一想,当然,我的问法也可能不对。

1,单菌株发酵,用哪一个菌株?

这里可选择的很多,考虑到工艺次序是能单菌株绝不多菌株(考虑到工艺控制难度),最好是找到能够一个菌株解决问题的菌株和相应工艺----而且,也能够找得到。

2,工艺可重复性如何?

很多工艺,之所以用多菌株,其实是为了用多菌株来掩盖发酵控制不严格,代谢紊乱的事实,用多菌株的演替代谢,达到足够的代谢强度来掩盖或减少发酵失败的损失----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就好像给宋朝军队装备惠普笔记本,看比装备联想笔记本的哪一队战斗力强一样,最后肯定会得出惠普的好----惠普的笔记本重啊,砸人头上比联想疼。

3,现在急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不在于菌株,而在于工艺稳定性----这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第二,是固体发酵的机械化程度的额提高-----这是第二个关键点。

现在,发酵豆粕工艺,在行业内,还远远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的过程监测检测机制,甚至,连要检测什么过程参数还都不确定,没有实现稳定性(可重复性),就不存在比较的前提。

这才是比较着急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城大哥,孰料发酵工艺应如何设计,我觉得工艺成本太高,有点不现实。”

呵呵,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发酵过程,有很多推理方式选择工艺,有站在毛利率上展开工艺的,又站在市场份额的,也有哪儿也不占,就模仿别人的。我站在稳定性(可重复性)上展开工艺。

那:

1,时间。

2,代谢强度。

时间短,则出现工艺事故的可能就低。代谢强度大才能最短时间达到工艺要求,而且,抗杂菌能力强,代谢被干扰就少(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

这样就直接把厌氧发酵给pass了。

但是,好氧发酵得率会因为有氧呼吸而比较低,所以,成本集中在物料损耗和烘干,相对来说消毒费用就占很少一块了。

加上消毒是稳定性的保障,所以,我不会在过程中去掉消毒工段。

那就是消毒---接种---发酵----烘干。

然后,每一个工段,依照这样的原则次序来拼凑:1,首先保证稳定性(严格),2,物料配平(以菌株代谢为中心,不能以方便操作为中心),3,工艺流程流畅性(不能出现物料逆流),4,方便美观等。

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这是工艺设计的一般思路。

叶赫娜兰.孤城 于 2010-4-21 21:47 补充以下内容

回复 68# wjianyang123
你看这样回答行吗?随时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2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孤城大哥对发酵饲料这个行业已经了解的很透彻,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崇拜中,以后我还会向你请教。
谢谢孤城大哥。

wjianyang123 于 2010-5-1 22:23 补充以下内容

有些厂家的工艺是生料在发酵罐进行厌氧发酵,采用混合菌发酵。据说稳定性还可以,有一套较固定的检测指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厂家的工艺是生料在发酵罐进行厌氧发酵,采用混合菌发酵。据说稳定性还可以,有一套较固定的检测指标。"

我解析一下这句话,算是商量一下:

1,“有些厂家”用混菌发酵,“据说稳定性”还可以。这样模糊的看问题,是不行的。

2,厌氧,得率是高于好氧,似乎损耗少则成本低,但由于时间长,增加了发酵风险成本,所以,是值得商榷其合理性的工艺。混菌,使得过程控制很难实现,谈不上稳定性。

3,所谓“有一套较固定的检测指标”,往往就是最后的成品检测,而不是过程监测,但是,发酵上,如果没有过程监测,是谈不上稳定性的。

          至于过程检测的生理参数及分析技巧,反馈控制,由于在以往的固体发酵中并没有应用,而鄙实验室正在做这方面的课题,孤城已经撰文,正是发表后,孤城再拿过来与诸位公开----放心,绝不会申请专利,一旦发表,即大白于天下,令发酵人员共享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16: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孤城大哥,很期待你的文章,希望能够与我们一起分享,万分感谢。

点评

甭客气,应该的  发表于 2010-5-2 19:21
甭客气,应该的  发表于 2010-5-2 19:21
甭客气,应该的  发表于 2010-5-2 19:21
甭客气,应该的  发表于 2010-5-2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5: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孤城大哥,在做粕类发酵的过程中,菌种的选择有参考依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6: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x759430


    如果想做好,当然有依据。不然是乱选了。根据目的和工艺要求选。

豆粕发酵的目的和发酵后的变化是什么?

1,抗营养因子的去除。

2,蛋白降解。

3,部分植物蛋白转化成微生物蛋白。

4,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

5,活菌体或死菌体(非致病性抗原)。

6,口味。适口性变好。

然后,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

首先是这三条,

1,无毒的,食品上能用的,并且饲料上允许的(饲料比食品严格,很奇怪)。

2,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积累了足够发酵工艺经验的,熟悉的菌株。

3,抗逆性强的。

这样一来,允许的菌株就不是很多了。

其次,是按照工艺目的,去除抗营养因子这一条基本所有可用的菌株都做得到。下面是,如果侧重蛋白降解,用霉菌,如根霉,曲霉等。

如果侧重菌体蛋白,用酵母菌。

侧重活菌体的保健作用,用酵母菌或细菌。

侧重口味,用酵母菌或乳酸菌。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偏重:

1,尽可能采用好氧菌株。(降低发酵风险成本)

2,尽可能不用双菌株,多菌株发酵。(多菌株没法实现工业发酵)

当然,如果根本就不想做好,就没有什么选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22: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和你单独联系,能不能把你的QQ号给我们,很想向你请教。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0-5-11 10:51
394488632,  发表于 2010-5-7 0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7 23:5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