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只不过大多平淡无奇,或者没有惊天动地的人物,不提也罢。光辉灿烂的历史是炫耀的资本,而历史毕竟是人成就的,于是,大家都上天入地、不遗余力地寻找值得炫耀的人,有个县不是从故纸堆里把以前历任的县长都翻出来了么?
学校里值得炫耀的是学生,而且是好学生。好学生是学校的历史,而差学生则把学校当作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南开中学是光芒万丈的,学生中先后出了周恩来和温家宝两任总理,9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40余位部长,最后是50几位科学家,哦,对了,最后还有文化人曹禺。
从校史中所列的人物排列顺序看,所谓好学生首先是当了官的,大官自然排在前面,排完了,下面是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化艺术界人士,如果有挣了钱的大商人,肯定是要排在科学家、教育家和知名文化人的前面。
好学生的前提是知名的,不管是以前成名的耆宿还是现在成名的新秀。合肥一中老是喜欢以杨振宁为榜样,当然作为榜样的是他的物理学和他的诺贝尔奖,而对他在82岁高龄的时候还娶了28岁的女生翁帆讳莫如深,这不是骄傲,当然,这也是私人的事;合肥六中也急切地想找到个把两个有名望的,以弥补今年高考没有状元的缺憾,终于找到了,以前六中有个毕业生叫余声,今年获得了第59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冠军,六中将她请回来励志了一回。
好学生中自然没有好木匠,好工人,好农夫,好老师,因为这些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成名的学生面前自然属于差生,至少不杰出,贩夫走卒不值一哂。而且人数众多,不大可能一一树碑立传。然而,社会却是由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组成了,他们创造着历史,但是历史不记载他们。学校记不住他们,他们却将学校放在心里最神圣的地方,走到哪儿都自豪地说,我是××学校的学生。
这不能不令人心酸。卑微的普通人走到哪儿都卑微,就像一株小草被人任意践踏。学校不能目空无人,再踏上一脚,而应该予以关注的目光,将她扶起来,帮助她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变化,帮助一个人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应该面向每一人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而不能只将目光投向仅仅是占很小百分比的好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走向社会以后,不管在哪一个行业发展,学校都应该积极关注,将他们写进学校的历史。
就像一位美国总统母亲说的:我为我的总统儿子而自豪,我同样为另一位在家种菜的儿子而自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