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12|回复: 10

无法解决纤维素降解问题 饲用纤维素酶都是忽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21: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饲用纤维素酶,如果有人说他的纤维素酶能够把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那都是骗人的。”11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上,澳大利亚家禽联合科研中心CEO Minggan Choct教授语出惊人。

  Minggan Choct教授透露,截至目前,全世界投入研究纤维素的资金已经有上百亿元美金,都无法解决纤维素降解的问题,“如果有人声称他的饲用酶能够降解纤维素,那是这个行业的重大发明,但我表示怀疑!”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廉价、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常见的畜禽饲料如谷物、豆类、麦类及牧草都含有大量纤维素,除反刍动物可以利用一部分纤维素外,单胃动物如猪、鸡等都不能利用纤维素。利用纤维素酶来提高畜禽,特别是单胃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利用,一直是科学界不断追逐的重大课题。纤维素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也从这一时期开始进行初步的纤维素酶研究工作,已经有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时间。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酶制剂企业都生产饲用纤维素酶,有厂家就宣称能够降解纤维素。Minggan Choct教授说出此话,得罪的人不少。

  但他表示其观点有依据。他们做过很多实验,48小时内,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只有1%-2%的纤维素变成葡萄糖,而饲料在肉鸡体内停留的时间最多只有4小时。

  作为论坛赞助单位的广州威司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酶制剂的企业,该公司技术总监段红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Minggan Choct教授讲得并没有错,目前市场上的纤维素酶并不能把纤维素直接降解成葡萄糖,但是,并不能说纤维素酶没有作用,只是对纤维素酶作用的理解不同而已。

  段红伟说,纤维素是葡萄糖的长链大分子,纤维素酶可以把纤维素长链打断,变成短链的小分子,从而利于吸收,“更重要的是,饲料中添加了纤维素酶之后,饲料的利用率确实提高了”。

  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技术服务总监杜红方对此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部分,纤维素酶把长链的纤维素打断后,会导致细胞破例,同时会把细胞内的营养释放出来。“可以说,用纤维素酶并不是要把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后被机体吸收,而是通过降解纤维素,破坏细胞,把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释放给机体吸收,这样也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他说。

  纤维素酶是指能降解纤维素的一类酶的总称,根据酶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β-葡聚糖苷酶。这3种酶要联合作用才能把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自然界的降解就是这样的,但过程很漫长。杜红方说,就目前发酵技术下,这3种酶不可能同时发酵出来。

  广东农之道公司总经理欧显华对纤维素酶不是很感冒。他告诉记者,目前饲料配方上用该酶制剂的不多,一般是跟其他酶制剂混在一起用,但不是主角,只是配角。至于纤维素酶的功效,欧显华认为,鸡的消化道比较短,对其在机体内的作用期望不高。

  华中农业大学彭健教授认为,纤维素的降解确实是难题,但也并非绝对,可以部分降解。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yangshizhu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1 2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难道没有有奖回复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参加会议,也不是酶制剂公司,不过酶制剂应该不是一无是处吧,植物细胞壁里的成分不只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现在都是研究的热点,相信会越来越清楚其望风作用和机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6: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会议有没有更加详细的信息呢?希望大家能共同分享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6: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红方说,就目前发酵技术下,这3种酶不可能同时发酵出来。”那么这个东西能不能采用“鸡尾酒”复配出来
呢?还有请问楼主文中提到的这个会议是09年11月份在广州举办的那个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7: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公司该教授其实不过也是在哗众取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7: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Minggan Choct教授不说,恐怕国内没人会和你主动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2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Minggan Choct教授說的沒錯,但我們不能只做書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1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hfhbu 于 2010-2-3 11:11 编辑

您说的很有道理,可以复配,但是目前还没有复配的纤维素酶,可能是生产能力的限制吧,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这三种酶,跟菌种和发酵条件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牛的瘤胃中微生物是可以降解纤维素的,是多种微生物联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体外很难模拟瘤胃中的环境.我的粗浅理解,请大家多指教!顺便说一下,我就是杜红方!
回复 5# 龙城飞将

点评

谢谢杜经理指点。这个会议度经理去参加了吗?您资料显示你也是河北的,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发表于 2010-2-3 14:38
谢谢杜经理指点。这个会议度经理去参加了吗?您资料显示你也是河北的,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发表于 2010-2-3 14:38
谢谢杜经理指点。这个会议度经理去参加了吗?您资料显示你也是河北的,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发表于 2010-2-3 14:38
谢谢杜经理指点。这个会议度经理去参加了吗?您资料显示你也是河北的,那我们还是老乡呢  发表于 2010-2-3 14: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11: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丝状真菌产的纤维素酶是含有这3种类型的,分别是内切 外切和beta葡萄糖苷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20: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