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韩友文 于 2009-11-14 16:59 编辑
钱学森之问
2009年11月5日,有媒体向外界披露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令人感动的是,已经快走到人生终点的钱学森还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钱学森在谈话时忧虑地说道,中国的大学受封建思想影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可以向权威们挑战。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本文来源:郑州晚报 )
钱学森的最后发问触动了谁?
摘自《人民网》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1364/169677/10372277.html
2009年11月5日,有媒体向外界披露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令人感动的是,已经快走到人生终点的钱学森还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人才?
钱学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我们是应当铭记并感谢钱学森这最后的大声疾呼的。诚如钱学森所言,“人云亦云,缺乏创新”,中国的科技学界如此,人文学界不同样如此吗?
为什么总是人云亦云?无非有三种可能:
一是愚夫,本身就不学无术,只是在滥竽充数,所以只能人云亦云;
二是懒汉,懒得去学习,懒得去思考,也只能跟着人云亦云;
三是懦夫,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但唯上是从,善观风向说话,也就随大流人云亦云。
而归结到一点,就是自私狭隘且霸道。
因为知识学界愚夫与懒汉的存在,正是知识学界“官学”制度设计给自己留下的文化特权,普通百姓自然“谢绝入内”。
知识学界懦夫的存在,则首先是出于对自己“皇粮俸禄”保值增值的本能保护意识,以不冲撞带“长”字的直接顶头上司为第一选择。
至于什么叫对国家民族有利,什么叫对社会大众有利,乃至什么叫知识分子的文化良知,都是其次再其次的考虑。甚至,根本就不能也不敢去多考虑。
除非,知识和思想在被权力“招安”之外,还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独立空间。或者说,“知识精英们”肯幡然自新并创造和设计出这样新的制度模式。
顶尖科技人才和科学大师的产生,需要冲破神权与王权封建思想的社会牢笼,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启迪,需要创新思想的自由表达的氛围环境,这些固然都需要我们的社会给予稳定的制度化提供与保障,但首先还应是人文知识学界的使命和职责。
因为我们社会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研拟,其思想源往往直接来自于我们的人文知识精英“智库”。
可不幸的是,正是我们中国人文知识学界的失责,不仅使自己作茧自缚,更遑论去给教育科技界以思想启迪和启蒙了。
这一系统性的社会文化病障,是不可能指望紧靠撤换一两个教育部长就能简单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