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泪,江湖恨》----大明湖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诸冯,比冀州诸冯更确。

毕竟尧舜禹时代,是东夷文明向内地渗透的年代。离开这个历史大背景,就没法给以往的事件定性。

如果舜不是东夷地区人或东夷文明下的人,那么,他与他的族人的文化优势就不好理解了。舜事迹的记载,如“重德不重力”的崇尚,也更符合东夷文明(相对于西方)的特征。

所以,舜是东夷九族(这个“族”是氏族的族,不是民族的族)之中人,比他是其他氏族人可能性更大----这里牵扯到一个后来传闻为“黄”,“炎”帝的争斗的氏族融合。

因此,舜是山东人可能性更大。

当然,中国文明,是在“仓颉造字”之后很久才进入“信史时代”----乐观点说,是有周一代(西周),悲观点说,甚至直到春秋才真正算是“信史”(东周),所以,以上推论,只是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定论。

点评

同样,由于尚未进入“信史时代”,对于这个年代,就是太史公的言论,也是推论,不是“确知”。一样不足信。  发表于 2010-6-21 10:0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按这个说法:

为何济南叫“历下”(现在历下区依然是济南极为重要的一个区)?历山之下也。

历山在先秦就有了,而佛教是汉朝传入----不可能在佛教传入中原前,济南先有一个“千佛山”吧?

这是“舜耕于历山”的另一个佐证。

另外,据考古,济南的历史,是7000多年----实际上,比中华文明所谓的5000年都要长----呵呵,不过,“中华五千年”中的“五千”是虚指,不是确指,诸位不必当真----因为真论起来,可能上万年都有了,不会只有5000这么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叫历山的有二十多处,千佛山原来并不叫历山的,而叫舜山,也可能是古人纯粹出于纪念舜的伟大而得名”

这一句似乎可为:

“全国叫历山的有二十多处,但确定的可能就是千佛山。千佛山在先秦就叫历山,也叫舜山。后来,历次灭佛运动中,佛子逐渐潜入深山,曾在历山后山遍造佛像,灭佛运动后,遂有‘千佛山’之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济水:“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济源就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可见,济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济水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现在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现处于黄河岸边的山东省境内的济阳县,就是最好的明证。  

    在古代,济水地位非常煊赫。《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淮、济,就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指的就是济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岳和四渎。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今在济源市城北的济渎庙,就坐落于济水东源上,是为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筑的,占地120余亩,建设规模宏伟,它不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而且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较好的祭祀庙宇。正如唐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所说:“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皇帝崇祀典,诏书示三公”。这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济水流域物华天宝、地杰人灵,贤相名将、文人墨客不乏其人。如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白居易等,都曾游观济水,留诗作证。相传,在远古时代,黄帝与蚩尤曾在河北作战,因蚩尤能十里吐雾,黄帝打了败仗,退到太乙池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上。黄帝“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王母降于天坛”“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杜光庭撰《天坛王屋山圣迹叙》)。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黄帝都到天坛上设坛祭天,故名曰天坛山。以后历代皇帝每年也都到天坛山设坛祭天。明清迁都北京后,皇帝祭天嫌路远,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在北京建起了天坛祭天。可见,济水的荣耀与骄傲,它曾哺育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以此看来,济水文明是黄河文明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先的活动区域也蛮大的。在北方文明(黄帝时期,我认为此时游牧生活仍是主流)、黄土文明(唐尧,在此时期发生过大洪水)、东南文明(虞舜,已有较明确的农耕印记)、长江文明(夏禹)交汇的时期,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时期,舜是不是山东人交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身后的“德行先,重教化”的精神丰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俊英 于 2010-6-22 13:56 编辑

回复 863# 叶赫娜兰.孤城 原始社会时期,从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到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运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国家的重要标志——古城建筑,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尧出生于运城市绛县尧寓村,他做了首领后,“初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蒲州府志》),至今永济市尚有尧王台遗址和“尧王庙”。舜建都于蒲坂(今永济市蒲州镇一带)。禹建都于安邑(今运城市夏县禹王城村)  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世界历史学界承认中国第一个国家出现是从夏朝开始,夏朝初都夏县。 尧、舜、禹之所以都在运城建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个天然生成的盐池。
        永济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5: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重复一遍:

那时候不是信史时代。

虽然,有史学家支持舜不是山东人,但是,也有另外的史学家支持舜是山东人。

鲁迅,写传说时代,引用“夔一足”(标准译文:夔啊,这样的人才,一个就够了。但鲁迅的意思是“夔啊,他只有一只脚。”),把音乐家“夔”说成是只有一只脚的怪物,这在史家看来,是不折不扣的硬伤。

但是,不伤鲁迅的小说。

我到底还不是鲁迅,随便写个武侠小说,按说比不上鲁迅小说严肃,并且,我引用“舜是山东人”也是有来历的----不信,就再查查史料----为何,就非得让我在我的小说中承认,我的“可能对”就是错的呢?

呵呵,如果有谁可以让坟墓中的鲁迅承认自己的“一定错”是错的,我就在我的小说中安排一场两个腐儒对舜来历的争论,在罗列足够多的悬疑之后,让支持舜不是山东人的一方获胜。

如果鲁迅不肯承认自己的“一定错”是错,我就更不会承认自己的“可能对”是错了----必经,我也是学鲁迅的,他都不做的事,我哪里敢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5: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尧舜禹时代,是东夷文明向内地渗透的年代。离开这个历史大背景,就没法给以往的事件定性。

如果舜不是东夷地区人或东夷文明下的人,那么,他与他的族人的文化优势就不好理解了。舜事迹的记载,如“重德不重力”的崇尚,也更符合东夷文明(相对于西方)的特征。”

以上是山东儒生“竹剑狂生”的看法,我再重申一遍-----关键是,文化上,那个时代的主流是什么?从东往西的文化渗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4 19: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xigua:

点评

{:3_102:}  发表于 2010-6-25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刚回,近期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看官久等了。

慢生活,慢生活。

刚回实验室,故事怎样?待孤城泡上茶,小啜一口,再慢慢道来。

有道是“枪不脱手难通神”,这句话,由何而来?那牟胥侯,用一支什么兵器,能号称“飞手飞矛接飞鸟,连山连槊连三江”?

这里面,牵扯到枪这种兵器,和矛,甚至槊的本质区别。

曹操横槊赋诗,曰:“---月明星稀,鸟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我们知道,大号的,长尖宽刃的矛,就叫做“槊”。那么枪呢?

是不是矛加上红缨或白缨或黄缨,就叫“枪”?

当然不是,其实有好大一部分矛和槊,也是带缨的。

枪和矛,槊,有本质的区别,而这个本质,不在有没有一撮缨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3 19: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