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泪,江湖恨》----大明湖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09: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三大家族,前朝是“二朱一牟”,而本朝,汪家回复旧姓,就变成了朱,牟,汪三家了。

朱家,乃前朝遗贵,但人丁不旺,到了朱千鼎,更是一心修佛,当了和尚。至此,实际上济南就是两大望族了。

在前台的,汪,是汪天龙。牟,就是牟晓生。

晓生是牟家独子,怎能不刻意保护?以牟家的背景和牟胥侯的手段,探听明白李慕渊的身世,何足道哉。

只是瞒住牟晓生和李慕渊就行了----这老仆人,不能伤了小主人“纯洁的友谊”不是?

“书房就在槐下,寒舍虽窄仄,然何妨一饮粗茶?”

“好!”

容菲解甲,和老者结伴而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2: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俊英 于 2010-6-19 12:38 编辑

回复 843# 叶赫娜兰.孤城
      舜,名重华,史称虞舜,炎黄联盟的首领。为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记》记载:“舜生于蒲阪(今永济市),渔于获泽(今阳城县),耕于历山。”
    其一:总面积为4000亩的舜王坪绝顶平坦,天然绿色草地如毯,山巅有舜耕历山遗迹、古庙碑记、南天门、斩龙台等胜景。站在舜王坪最高峰——南天门,可朝观日出,暮看晚霞,遥望黄河。夜晚登坪,可观星辰,犹如亿万明珠笼罩大地。山道中,鸟语撩心,花香醉人,奇趣无穷。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加之新增建了野人山庄、蒙古包等景点,使游客登山览胜,留连忘归。清版《县志》曾记载:“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花开闻幽径,泉水过远溪。黄河遥入望,天际一红霓。”这些景点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加上舜帝的传说,给这些景点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也处处显示了古帝的神勇与仁爱。
    其二:舜都蒲坂南之历山,在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南的中条山西端,舜所耕处,今历山村在(今划归芮城县,)。永济历山是古籍记载最早的历山,山北面有“二妃坛”,为祭祀娥皇、女英处,又称娥皇女英陵。
 《史记·五帝本记》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东汉郑玄说,历山在河东。此河东即山西永济(古蒲州),汉为河东郡治,郑玄为东汉人,史学界多认为郑玄河东即此。永济历山见于史籍最早,《山海经·中山经》中记道:“薄山之首,曰其甘枣之山。……又东二十里,曰历儿山。”毕沅说:“此薄山即山西蒲州山。”历儿之山“即历山也,在今蒲州府南。经云历儿者,语之缓。”今永济市南中条山,是较早见著史籍的一处历山。它能记于《山海经》,可见它在夏代早已有之。而其它20多处历山,经均未记载,这说明,其有历山之名,已在《山海经》成书之后了。
    古史多用春秋笔法,但舜耕历山的所在,山西永济更为可信。因为唐虞之时的许多古迹集中于此

点评

孤城又去图书馆查了一下,孟兄此言,似不足信。舜是东夷人,东夷指山东及山东周边一代。 考虑到舜的时代,认为舜是山东人,和夏朝之前,夏朝,商朝文化从东往西的渗透是符合的。 如果顺在山西,和文化主流讲不通。 至于千佛山,老济南人认为原名历山,后来改名千佛山的多。至于由来,孤城没有考证,不敢妄评。  发表于 2010-6-21 08:02
全国叫历山的有二十多处,千佛山原来并不叫历山的,而叫舜山,也可能是古人纯粹出于纪念舜的伟大而得名  发表于 2010-6-19 23:24
那时的官职叫“牧”,可能都是流动办公,不以办公室吊灯花多少很子为标准  发表于 2010-6-19 23:19
我想,舜还是在济南工作的,那时候他还是穷光蛋。 后来到别的地方当官了,就很少耕作了,我想:P:  发表于 2010-6-19 22:34
天啊。 原来如此? 真是如此? 济南人一直想当然的认为,姚重华,就是在千佛山呢----1,千佛山就是历山。2,千佛山下,舜耕山庄。3,泺源以南,老城里,舜耕路。4,济南别称“舜城”。5,山东所谓“河东”,就是济南东郊,南郊一代。 更重要的是,整个华夏文明,第一次到第n次“发祥”,都是从东往西----说白了,就是从山东往中原进行文化渗透。 如夏,如商。如孔孟,如荀子。直到,大清末年的“南齐北燕”(山大和北大)。 山东人已经习惯“文化优势”了。我还真不知道舜不是在济南耕作。  发表于 2010-6-19 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22: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俊英 于 2010-6-20 12:25 编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城)。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济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这一时期,佛教在济南兴盛,以历城县柳埠朗公寺为中心,形成山东一带的佛教盛地。
        隋朝开皇三年,改济南郡为齐州,辖历城等10县。北宋政和六年,又把齐州升为济南府。被称为“文学之国”、“富饶之地”,为全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珍藏于今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铜版,为现存中国最早的商标,表明了当时济南工商业之发达。“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篇章,分别成为蜚声中华词坛的“婉约派”、“豪放派”杰出代表。金代,济南仍为府,属山东东路。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著名散曲家、济南人杜仁杰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城市园林湖泉经知州曾巩等人的整治,更加明媚怡人,引得文学大家黄庭坚吟赞:“济南潇洒似江南”。
        明初,济南辖泰安、德州等26县。洪武九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至此,济南成为山东省会。清代,济南仍为山东省治。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之时,山东地区义和团运动的首领朱红灯曾在长清一带活动,在“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口号鼓动下,济南城乡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高潮。本世纪初,济南成为胶济、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八方辐辏,商货转运便利。
        解放后,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济南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从此济南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9: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非中原所产,此朝贡之物,云南普洱茶?”窗明几净,映衬门外千峰寒雪,火微碳明,熏暖窗前一室温情。茶刚一奉上,还未及口,容菲不禁盯住琉璃盏中葡萄美酒之色的茶汤,细细端详。

此时容菲,早已将战甲除去,拥坐在火盆之旁,虽是深冬,犹有一柄金丝折扇在手,上绘玲珑剔透一幅窄小的仿马远山水。扇上寒峰,与窗外寒峰相呼成趣----一片,是在手中飘摇,一派,是在风中飘摇。

亦真亦假,真假山河,逢此大厦将倾之际,哪一处山水,不在这风雨飘摇之中?

“南方进贡,走水路过济宁,至济南专旱路,我牟氏家族,承接省内漕运,云南故友,往往夹带一点私馈给牟家。所以,亦有此茶。”牟胥侯微微一笑,“小将军可读懂此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熟茶!”容菲接茬到,“比若君子,则四十已过,五十未有,杀气虽暗藏,但苍茫间有遗憾之意。储存年份尚不及,而后熟还未通透吧?”

“呵呵,正是。此是8年陈茶。待会儿老夫奉上18年与28年陈茶,小将军再细细品尝。”

“容菲何幸!”

这普洱,并非珍品,与中原绿茶红茶相比,本来属于茶道之外的饮品。但是,物以稀为贵,远道而来,也就有些可以品观之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9: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味道独特。

中原茶,或可比作妙龄少女,艳丽佳人,或者,温润君子,但是,都失去了一点豪爽和阳刚,太精细,太敏感。

唯独云南普洱,可以比作“莽汉”,而且,发酵熟透的普洱,是经历了沧桑变故,看罢人生冷暖,事态炎凉的一介莽夫----有气节,有尊严的大汉!

容菲在京,当然喝过普洱。

但是,京城的水质,如何和泉城相比?三分茶七分水,这普洱,是老者故意安排给容菲喝的。

“茶一般,这水,是九女泉水!”

“哦?”九女泉,容菲可是懂得----容菲来济南亦有几次,曾和老友,一虎堂掌门万啸云的首席大弟子耿善明便尝泉城诸泉,耿善明是老济南,当然知道哪里的泉水好。传闻“黑虎泉”水最好,其实,并不是“黑虎泉”这一眼泉水----黑虎泉,是以其中最大的一眼叫“黑虎泉”的命名的南门边的一组泉群----泡绿茶,首推黑虎泉的“白石泉”,而泡红茶,自然是黑虎泉里的“九女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9: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普洱,号称“黑茶”,其实和中原的红茶,有些相似,在济南,怎么能不用“九女泉”?容菲不禁抬头一看。

“不想‘飞手飞矛接飞鸟,连山连朔连三江’的老英雄,竟如此精致!”

“老夫平生好友很多,但好的敌人,并不多见,而师萨多,是我最看重的对手,”老者一顿,“小萨的徒弟至此,老夫敢不爱之?”

“牟老和家师?”

“老夫由北至南,从三山,打到三江,所谓一派狂胜,但是,大可谓‘世无英雄,令小竖子成名’,那些胜利,有算得了什么?”老者尽一杯茶,“直到一天,我打了一场至今没有输赢的一战,平生快意,唯一的一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手正是家师?”

“不错!”

“虽然家师常说,牟老英雄一代英豪,功力不在家师之下。可是家师并未谈及此战--- ---”

“这个小萨,他不好意思呗。”悠然一乐,牟老英雄手捻胡须,继续说道,“这一战,我没有败,他没有胜----挑战的是他,没战胜我,就是他败了,应战的是我,没有战败,可以看做我胜了,呵呵,可是事实上,是,这一战,无胜无败!其实,就是到现在,这一战,还没有打完--- ---”

老英雄望着远方,继续说道:“想不到这萨多,竟然如此拘泥常礼啊,只是他死的太早,还欠着我没有打完的一战!”

远方,远方---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0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2# 孟俊英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关于舜帝的出生地,历代主要有4种记载,6种解说,以往多数学者总是认为这些记载和解说互相矛盾,难以弄清楚,因此往往阙而不论。其实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有3种解说虽然异时而出,角度不同,但合而观之,殊途同归,条理一贯。将4种记载中所涉及的3个地名"冀州'、‘诸冯'、'姚墟'自然而然地连接到一起,表明舜帝生于冀州(蒲坂)诸冯(里)之姚墟,从而证明4种记载似相歧异,实则相足,一脉相承。
    补充一句:我认为司马迁之说与孟轲所述,前者更可信。后者虽为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与司马迁壮游天下、以写史为业相比,还是有局限的。

点评

山东诸冯,比冀州诸冯更确。 毕竟尧舜禹时代,是东夷文明向内地渗透的年代。离开这个历史大背景,就没法给以往的事件定性。 如果舜不是东夷地区人或东夷文明下的人,那么,他与他的族人的文化优势就不好理解了。舜事迹的记载,如“重德不重力”的崇尚,也更符合东夷文明(相对于西方)的特征。  发表于 2010-6-21 0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09: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  这个帖子好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1-15 12: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