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民众对我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提出质疑,认为食盐加碘导致居民碘摄入量超标,因此部分地区甲状腺疾病增多。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碘过量?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食盐加碘是我们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的一项重要举措。1993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消除碘缺乏病动员大会”,通过了《国家防治碘缺乏病纲要》,决定推广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的防治策略。1994年国家正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固定下来。可是,十多年之后,食用碘盐却被怀疑成了致病杀手了。 对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作为我国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专业学会,指出食盐加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补碘方法,应当坚持,但要因地制宜。 据新华网报道,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3日在南京发表声明称:食盐加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补碘方法,应当坚持,但各地要实行“科学补碘、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多不少”的补碘方针。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教授表示,碘缺乏病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常见地方病,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必须有效防治。碘缺乏的原因是自然界的碘资源缺乏,一般不能自行恢复。所以,已经确定为碘缺乏的地区,必须坚持持久的补碘政策,坚决不能倒退。 人民网记者又采访了台湾大学生化科技系应用营养研究室萧宁馨教授,她指出,国民的营养状况是专业性问题,民众也许有一些常识,但不足以自主负责。国家的食盐加碘强化政策是消除碘缺乏问题最有效的策略,碘摄取量偏低容易会引发甲状腺肿大。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成人的碘每日建议摄取量是150 微克;怀孕期妇女的每日建议量是 250 微克,比一般人建议量多是因为要预防幼儿呆小症发生。碘的每日上限摄取量是 1100 微克,超过此量才有中毒的风险。 当然,萧教授指出,服用极高剂量的碘与缺碘一样,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产生。中国部分省市人民的碘摄取量超过中国居民指南每日建议量,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相关疾病发生率提高,这是否跟补碘过量有关,应该根据病患生化检测值与医学报告才能判定。疾病的发生必须探究遗传、生活环境、经济、饮食等等多项因素找出致病原因,碘的来源不只是碘盐,还有其它食物如海水鱼、海鲜、某些植物等,不能以病患个案经媒体过度报导,而让普遍大众担忧碘盐会造成疾病产生。 另外,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教授也指出,经过5年研究,他证实了在一些高碘区,如果再在盐里加碘,就容易诱发甲亢和甲状腺结节的发病。 所以,滕卫平等专家建议,应当实行“科学补碘、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不多不少”的补碘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