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粤牧人 于 2009-10-5 14:34 编辑
何必非猪肉不可
说起国计民生,坐上头把交椅的,非粮食莫属,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足以明证,计划经济年代的“以粮为纲”,合理之处在于:中国的粮食一定要基本自给。而次席则很不情愿地让给了石油,没办法,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及全球一体化,离不开流通,运输的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权重,特别是在低值农产品领域,更有决定的作用。谁来争抢殿军?猪肉!俗语“粮猪安天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猪肉还有那么重要?
中国的“两P”还处在“双降”的通道,“老大”和“老二”都没有什么作为,地位显赫的食油也没精打采,问题居然出在“老三”的身上———以它为首的一批农产品要涨价,可能引发全局性的通货膨胀,当然也有持不同的意见———问题是,主流的意见已经不主流。“老三”何以掀起涨潮?在8大类商品构成的CPI,食品类权重占34%,肉类占7.5-7.6%,其中猪肉又占据肉类80-90%的绝对比重,猪肉价格成了食品乃至是物价的风向标。
猪肉真的那么权高位重?全球的粮食危机还没有散去,需要开发粮食的替代品,土豆、地瓜、玉米、高粱……只是比吃米面还要贵;全球的能源及其环保危机正在加剧,需要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甚至植物燃油,减少碳排放量,中国以及全球可谓同心协力。事实上,减少对猪肉依赖的努力并没有放弃,多养鸡、扩大水产、引入鸸鹋或鸵鸟之类,特别是在牛和羊方面,更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每次的努力都撼动不了猪肉,反而给它引发了一波过山车的行情。
“削猪”真的是徒劳无功,其他的肉类都比不上猪肉?事实上,“无鸡不成宴”仍然有效,“多摄入白肉少摄入红肉”作为健康的意识,而牛肉和羊肉更是一点也不遑多让于猪肉。我国拥有54个黄牛品种的资源,位居世界首位,牛肉需求市场广阔,但是最近10多年来肉牛增长缓慢,牛存栏量15年内基本没有变化,更大的问题在于质,韩牛、和牛每公斤售价达900元或以上,是国产牛肉的几十倍。专家表示,根本原因是日本、韩国中央财政连续多年投入巨资,用于本国民族肉牛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我国的牛种资源不但未得到充分研究、开发,反而越保越少,至今没有走出“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育种水平落后世界40-60年。
1400多公里的滨海大道全线通车,将全省的沿海城市和港口连为一体———全程不收费!在辽宁,猪肉至少卖得比别的地方便宜,啧,啧,啧,唉,广州的路桥不说也罢。市民责问,市长也跟着责问,错了,市长应该问责!看来牛不如猪,只是努力得不够,与同时起步的奶牛业相比,肉牛也说不过去。再看看猪的待遇,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似乎全部向它倾斜,“放心肉”只是猪肉的专利,牛与羊比猪肉更天然、更绿色,但是在广州至少很难看到标榜放心牛和放心羊的。
在中国的股市,“鸡”满地乱跑,大小“狒”疯狂出逃,IPO杀“牛”养“熊”,可是不能割掌取胆,只有傻猪还呆在那里,原以为节前挖坑蓄水养鱼,岂料养了大闸蟹,透凉透凉的———大闸蟹的行情也不错,最贵的一只在广州已卖到178元。 □蜈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