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1 09: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自叶赫娜兰-孤城 发表于 2009-9-21 08:48的内容 
1,菌株构建好没有,目前表达量多少?可以进入优化程序了吗?
2,菌株稳定性如何?使用整合到基因组还是质粒?
3,诱导机制?
4,用大肠杆菌?是包涵体吗?如不是,似乎用酵母表达更合理些。
5,这个短肽是什么?
1. 菌株构建好了的,目前实验室表达量是12g/L。目的蛋白占总蛋白的40%左右。
2. 实验室发酵菌株稳定性达到要求,Gn多聚体核苷酸序列是克隆到pET2a质粒上的。
3. 这个不懂。。。。。原文写下来吧:将pR-12Gn多聚体核苷酸序列克隆到pET32a质粒上,获得原核表达载体pET-12G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阳性克隆检测并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在IPTG诱导下进行蛋白表达。
4.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是别人实验室提供的数据。。。。他们貌似选过不少菌种,最后选择大肠杆菌做母体。(根据大肠杆菌偏爱合成含特异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切点的Gly-Gln二肽核苷酸序列Gn,并克隆至pRSET A质粒中,采用串联重复策略获得pR-12Gn重组质粒。)
5. 这个短肽是Gly-Gln二肽,不是直接表达,在菌体获取聚合蛋白,经酶切后获取小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