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药效、行贿医生
全球最大的制药商辉瑞于昨日被处23亿美元罚款。美国司法部表示,辉瑞对其在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药品适用范围的刑事指控表示服罪,并同意支付创纪录的23亿美元罚款以了结因不当营销13种药品而引发的指控。
辉瑞为庭外和解而花去的费用,创下了药企罚款历史纪录。
23亿美元罚金
23亿美元罚款,包括不当营销镇痛药伐地考昔(Bextra)等药物支付的13亿美元刑事罚金,以及10亿美元民事赔偿。美国司法部表示,辉瑞在夸大药品适用范围方面已属“惯犯”。
事实上,辉瑞早在今年1月份就表示,该公司2008年年底拨备了23亿美元,以解决涉及伐地考昔等药品的多起指控,不过辉瑞当时并没有透露详细信息。
司法部表示,辉瑞的市场推广部门和销售部门宣称伐地考昔可以治疗急性疼痛、手术疼痛等,这些功效都属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药物适用范围之外的用途;此外,辉瑞还采取邀请度假、打高尔夫等行贿医生的不当方式进行促销,并发表有关伐地考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及误导性声明。
伐地考昔原为美国法玛西亚公司的产品,辉瑞并购法玛西亚后,伐地考昔成为辉瑞旗下的畅销药。2004年,伐地考昔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后来医学研究表明,伐地考昔不仅能诱发心肌梗塞和卒中(脑溢血),还可能引发严重皮肤病。2005年,伐地考昔被退市。
辉瑞近10年来因违法售药被罚4次。今年稍早,因对该公司Zyprexa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了标示外行销,被处14.2亿美元和解金。
而此次,辉瑞被指控的13种药品,除伐地考昔外,还包括闻名的万艾可和世界销售额最高的药品立普妥。
司法部表示,在未来5年内,美国政府将会对辉瑞进行持续监督。巨额罚款目的是警告所有的制药公司。
“辉瑞模式”的挑战
昨日,辉瑞中国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辉瑞目前在邀请医生出国学习方面慎之又慎。医生级别、国外居旅标准,以及日程都要经过层层审核。“我们不仅要遵守美国法律,还要遵守中国法律。”
辉瑞中国方面表示,不存在邀请国内医生出国旅游的情况。同时表示,“医生出国,我们连笔都不给。以前送给医生一些书籍,现在也没有了。”
不过,辉瑞接二连三的出事,不得不让人反思“辉瑞模式”的弊端,该模式是由辉瑞前任CEO亨利·麦金纳尔创造的,即通过不断的并购来维持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率。
自2000年来,“辉瑞模式”是辉瑞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商的重要因素,却也是酿成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2000年,辉瑞以900亿美元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大制药公司。2年后,辉瑞以600亿美元收购知名的法玛西亚,自2000~2009年的10年间,辉瑞共进行了8次并购,平均一年多一次,用于收购总投入已累计2222亿美元,其中包括今年以680亿美元购入惠氏。
“现在的指控,很多是在法玛西亚被辉瑞并购前发生的,各家公司规定不同,个人违规在并购发生后,也必须由辉瑞来承担责任。”辉瑞中国方面表示。
众多企业并入辉瑞后,除了带来销售额不菲的药物,也带来企业管理方面的难题,企业文化融合度不够,成为事后这些弊端暴露出来的根本原因。
因罚款事件,周三辉瑞公司股票下滑0.6%,收于16.28美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