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对有益菌的促生作用这是益生素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机制,也是人们使用益生素的初衷。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状态所造成,使用益生素后,一方面人为地加大了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使有害菌的比例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益生素所含的菌体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而使致病茵的生长受到抑制,绝对数量降低,正常菌群状态得以恢复。这些拮抗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改变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如脂样芽抱杆菌有很强的耗氧能力,在作为益生素应用后可使肠道内形成缺氧环境,从而抑制了具有需氧特性的大多数病原菌的生长。乳酸菌作为益生素使用时可提高肠内酸度,也可使嗜好碱性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②有些益生素的菌体可产生某种抗菌物质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③益生菌可在肠道内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素;④占据肠道的位置,阻止病原菌附着。
(二)营养素的提供。益生素菌体可为动物提供多种对其生长发育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类,以及其它促生长物质。
(三)刺激机体的免疫机能。含有活微生物的益生素的使用可刺激动物肠管免疫系统细胞,提高局部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另外,由于益生素在动物饲养中往往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这种低剂量的持续刺激可使动物机体的整体免疫机能得到调动和提高,因而提高了其整体抗病能力。
(四)净化肠内环境。益生素的使用可减少氨及其它腐败物质的生成、阻碍肠内细菌产生胺、中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等毒性物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