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mvet 于 2009-7-16 08:31 编辑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和观点,大多认为预混料的发展已到暮年,已经没有大的作为。本人对一些观点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所谓畜牧业得到根本性的发展要从两个显著的特征体现就是规模化、产业化。如果没有达到这两点,就拿一些所谓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今天说事,未免有点言过其实或怀有某种目的。抱着为了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身为中国畜牧行业中的一员,大家理应积极、踊跃开动脑筋、寻找出路,但所有的努力都应当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饲料从业者的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先说说中国的现状:
1、中国当前养殖业的主体是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2、少数的一条龙企业也是局部区域市场形成所谓的垄断市场(在这一链条中的养殖户处于弱势,对企业有很强的资金依赖),养殖户与企业不是对等关系,利润是由企业决定,这种形势下养殖户对养殖水平的提高不负任何责任。
3、预混料企业数量众多,各种原因不再赘述。养殖户为什么会选择预混料呢?从养殖户的角度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养殖户自己可以对饲料的某些因素有控制权(大料配方的原料),这也与散养结构及种植结构有关。
4、全价料企业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远没有引领市场。这其中有一关键因素,养殖户使用的全价料与预混料提供的大料配方中的原料是否能达到一致的效果(价位基本一致,组成相差甚远)。
从以上四个方面看,决定养殖业结构性升级的最关键因素是养殖户,只有养殖户的资金积累才会顺理成章的带动养殖业的结构性升级。
饲料企业就是养殖业发展的发动机。发动机强大了,养殖户才会强大。那作为饲料企业应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我们既要正视,也要进行革命性转变的地方。如何看待企业利润与培植市场资源的关系。
饲料在养殖中占有70%的养殖成本,饲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养殖的效益。谁能以负责任的态度为养殖户提供能够满足畜禽需要、发挥出生产潜能、营养充足的饲料产品呢?
再分析一下我们的饲料吧
首先,饲料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企业的配方理念及所强调产品卖点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价格。任何饲料称之为饲料的前提都是要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都是合格的产品。
其次,饲料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那么在能满足的前提下如何把饲料做到更好呢?第二个关键,就是在满足畜禽营养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在饲料转化过程中对畜禽本身造成的负担、损害,进而等于提高了机体本身的健康水平,从而能充分发挥出生产性能、减少疾病、降低死淘,最终达到提高养殖效益的最终目的。
第三,饲料企业提供的饲料产品是为了养殖户效益最大化提供的,还是为饲料企业本身利润最大化服务的。这是不是出当下饲料市场高、中、低档并存,高价位、低价位共生的根源。
第四,再说说科研机构,泱泱大国畜牧科研机构、高级畜牧人才可谓数不胜数。我们的研发机构对于中国畜牧产业的发展、饲料企业的运作、中国当前的养殖水平、育种能力可谓是最清楚的,因为他们比谁都专业。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式,就不难看出研发机构对养殖业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了。{效益=(品种+营养+环境)*管理}
要想把养殖搞好,品种是第一位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中国人的俗语。营养就更不要说了,就是那些发了家的大企业家们显然与研发机构比起来也成了"门外汉"。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技术就更别说了,说严重一点,没有专家,全国人民都不会养殖,最多称其为会“喂”。
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得出,研发机构决定着中国畜牧业的未来这样一个结论了。(不一定正确)
第五,养殖户是养殖的主体,也是整个畜牧链中最弱势的一环,他只有“干”的权利,没有“改变”的能力。所以这个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将是引起畜牧业发展风暴的最关键因素。
综合上边五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影响畜牧养殖的产业链:研发机构>畜牧企业>养殖户。
(未完待续)
你回贴,发表出你的观点、看法,就是鼓励我写下去的动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