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ngguanbao

[基础知识] 怎样选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 14: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体内的微生物之间、与宿主动物之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单凭加入那么一种或几种微生物,目前的结论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检验。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unmanji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5: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论如何选择菌种,没有任何意义!就像猪种一样,大白与长白猪谁更好?其实各有优势嘛!何况同样的种,也有属科之差异,同样属科的菌,生物活性也存在差异!

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但以芽孢杆菌在畜禽饲料中使用最多,这主要可能是因为芽孢杆菌抗逆性强有关,至少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耐高温性能是很差的。

没错芽孢杆菌和酵母非肠道常在菌,但他们除了服务于肠道中乳酸菌外,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发挥作用

作为非常在菌,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所以不能加量太多,因此要求产品有效芽孢剂量准确

其实判断菌种的死活是容易的,接种培养即可,看长不长菌,菌落的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5: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制剂的质量不稳定,造成实际效果不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自孟俊英 发表于 2009-7-1 14:46的内容
幼小畜禽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就必须要过耐高温这一关,否则就只能在饮水中加了。普通乳酸菌量加得再大,高温全破坏了,跟没加一样。所以用户倾向于加芽孢菌,虽然高温制粒也有损失,但起码还是量是足够的,楼主以为如何
现在一些几个专业做益生素的大公司,在乳酸菌的加工工艺上都会做处理,比如说冷冻干燥和微胶囊包被,经过这样的处理,完全可以把乳酸菌高温制粒的损失率控制在30%以内,你可以做个这方面的试验。制粒前后测一下乳酸菌的数量。
其实任何厂家的乳酸菌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一下制粒的损失率。很简单的。

wangguanbao 于 2009-7-24 09:06 补充以下内容
引用自wangxiang213 发表于 2009-7-1 17:04的内容
楼主要是动物补充菌的量超过你说的那个量,会有啥结果呢????
过多补充芽孢杆菌,就会竞争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引起生长性能的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9: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好贴,建议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自cts 发表于 2009-7-3 15:35的内容
谈论如何选择菌种,没有任何意义!就像猪种一样,大白与长白猪谁更好?其实各有优势嘛!何况同样的种,也有属科之差异,同样属科的菌,生物活性也存在差异!

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
绝对不是没有任何意义,可以说意义非常之大。这是菌种选育的基本原则,如果是非原籍菌,在安全性上就会有风险。毕竟来自于动物,用之于动物的菌种才安全,也就是同源性的问题。
乳酸菌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也要靠它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和乳酸菌素,并非只是芽孢杆菌,我们利用芽孢杆菌,更多的还是看重它的产酶活性比较高。
微生态制剂之所以发挥作用,本身是一方面,如乳酸菌定植,芽孢杆菌耗氧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是另一方面,如乳酸菌产乳酸和分泌细菌素。芽孢杆菌产蛋白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小畜禽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就必须要过耐高温这一关,否则就只能在饮水中加了
我很好奇,液态微生态制剂的保质期是多少呢,是连培养基一起么,那么菌不会在培养基中继续增殖,然后因为营养物质耗尽而死亡么?液态剂型的保质期一般是多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9 14: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菌种的选择重要,菌种的保存更重要,厂家的选择就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08: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菌种选择很重要的,能不能作出好的东西,就看技术和菌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1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乳酸菌、双歧杆菌在饲料中大规模使用不是不可能,使用液体发酵饲料就能解决,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已经用罐装车运输液体饲料了。不过对于国内,这样恐怕成本难以接受。所以现在可行的微生态制剂主要含有芽孢杆菌,个人觉得,乳酸菌我们可能大多使用它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细菌素以及少数未知生长因子,现在的状况,活菌的使用可能有些不现实,个人意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1 21:0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