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80|回复: 1

动保产品销量普遍“缩水”三成以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1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保产品销量普遍“缩水”三成以上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记者钟怡群
猪市低迷,种猪拍卖会上行业人士大叹生意难做

  本报讯 (记者钟怡群)6月16日,第27届广东养猪产业博览会在位于广州柯木塱的种猪测定中心举行。记者在现场采访获悉,受猪市低迷的影响,动物保健品市场一片萧条,销量普遍“缩水”三成以上,行业洗牌已无可避免。
  本次博览会的参展企业和参会人数都不亚于上一届,一个个气派的展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上去依然热闹非凡,但热闹的背后难掩猪市低迷对相关产业尤其是动物保健品行业的残酷打击。
  “现在市场难做啊!”这是记者在博览会上听到动保商家说得最多的一句感叹。“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广州衡世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如衡向记者透露。他说,不仅是他们公司,整个动保行业都不景气,三成的跌幅是肯定有的。幸亏自己公司的产品结构比较合理,动保产品跌幅比较大,但另一部分产品比如脱霉剂销量略有增长,不过依然低于年初制定的增长预期。可以肯定地说,保健品整体销量下滑的。
  而从事某进口动保产品销售的何经理则直言,今年的销量下降了一半左右。他说,由于保健品的效果必须通过一个较长的养殖周期才能评判效果,现在猪价不好,再加上很多保健品都是概念炒作,养殖户不愿再冒这个风险,因此要么用便宜的,要么就直接砍掉这一部分投入。
  记者亦时不时听到类似的传言:某某公司的产品在温氏集团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现在也停用了。
  一切似乎表明,动物保健品市场的寒冬已经紧跟着猪价下跌的步伐到来。
  动物保健品市场的火爆是从2007年开始的,它不是兽药,但往往宣称能有效预防某一类疫病,并能有效提高猪群生产水平,增加养猪效益。当时高热病在全国流行,养殖户人人自危,急于寻找有效的控制方法,因此只要商家宣称能防控疫病、提高生产性能,他们都愿意拿来试用;另外,由于高热病造成猪价飚升,让幸存下来的养殖户大赚了一笔,资金相当充裕,因此也愿意在保健方面多投入一些成本,从而造就了近年来保健品市场火爆的局面。
  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猪价暴跌,养猪利润大幅缩水,减少投入、节省成本成为养殖户的重要课题,而砍掉一些可用可不用的保健品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目标。另外,经过前两年高热病的扫荡后,养殖户普遍反映猪好养了,因此,在保健方面的投入也就相对减少了。增城畜牧服务管理中心的万来金经理就表示,猪好养是今年养殖户普遍的观点,事实上,一个猪场或一个地区经过一次大的疫情流行后,往往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平静期,因此猪好养是正常的。
  尽管保健品市场销量下跌,但也有部分商家认为这是好事,深圳圣西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新就表示,猪价低迷必然导致保健品市场的洗牌,这对质量硬、服务好的公司来说倒是一个机会,目前他们公司的拳头产品“肽轻松”已经在全国主要养猪大区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正在考虑提高销售价格,进一步拉开其它同类产品的档次。”李永新说。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皓仪同样表示,保健品市场的跟风现象十分严重,自从他2006年在公开场合首次提出“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的概念并开发出免疫调节剂“福源康”以来,市场上模仿他这个概念的产品已经多不胜数,但往往是炒作的多,真正有效的少,反而影响养殖户对这类产品的信任。梁皓仪认为,现在猪价下跌正好是一个洗牌的好时机。“尽管我们在小型养殖场的销量有所下跌,但规模场的销量一直在稳步上升,品牌的建立最终是通过效果来实现的”。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gaopf767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6-20 11: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猪价太低,连锁反应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08: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