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4 0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养池塘水体pH值过高的调节措施
本帖最后由 dushuqiang 于 2009-6-24 00:32 编辑
没想到这个话题能够如此激起专家和砖家们的兴趣,确实大开眼界,的确水平差异显著,但最终应该说还是发现了很多不错的观点,哪怕本人不认同的观点,但至少人家有理有据、认真思考,也许人家真的有道理。比如说有人讲增加总碱度,在《水化学》和《池塘增养殖学》的教材里也见过,我也认可。不过人家具体说加碳酸氢钠来化解我倒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就是说从长远地看也许有效,毕竟在增加“无机碳源”——而且关键是把水体总的缓冲能力提高了,但短期内我看是不可能降低pH,相反估计会更高,记得常态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pH在9左右——肯定在8以上,因为pH9.6的缓冲溶液可以用碳酸钠—碳酸氢钠配出来(0.1mol/L碳酸钠溶液4mL+0.1mol/L碳酸氢钠溶液6mL,在20摄氏度时pH为9.78,37度时为pH9.50)。
本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1、现在用饲料的高产精养池塘pH在夏日的日波动幅度较过去更大。这很显然与当前大量投料精养的池塘浮游植物量居高不下有关。逻辑关系是:投饵增加——水质更肥——浮游植物量更大——晴日白天光合作用强度与夜晚的呼吸作用强度更加剧烈——水体二氧化碳的变化更大(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增加二氧化碳)——池塘pH变化更剧烈——如果持续高强度光合作用比如水体营养物质更多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再加上持续晴天——水体二氧化碳严重不足——水体pH必将居高不下。
结论:本人的检测pH达到9以上是可能的,只要持续晴天、光合作用持续要强度、浮游植物持续快速繁殖,而缺乏外源二氧化碳的时候,池塘pH就会居高不下!而以前专家的微酸或者微碱环境在当时基本是种草养鱼的时代而言也是对的,当时的专家一定也是严谨的、负责人的,因此以前的专家建议定期使用生石灰也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过去的东西不能随便套到现在的高投饵池塘,因为现在大量投饵的池塘的浮游植物量远远大于过去。同时希望当今那些以抄书为生的砖家在抄的时候也道德一点、严谨一点。
2、解决pH过高的措施
1)、加酸
A、加醋酸等有机酸:可行有效,但太贵,观赏鱼可行
B、加盐酸或硫酸:胆大心细耐得烦的人可以操作,本人曾经指挥一兄弟用盐酸“稀释、少量多次、分阶段”处理过,有效,也不算太贵。不过本人不主张用硫酸,一是太危险(考虑成本肯定买浓硫酸稀释),二是硫元素过多的进入水体,经过生物循环,有可能转化为硫化氢。
C、加磷肥:就是利用磷酸二氢盐呈酸性。这个快速有效且安全,但时经过本人实践验证发现,这个办法反弹很快,因为磷肥导致浮游植物更加疯长。
2)、去碱
刚开始总是想着碱性了一定要用酸中和,差点把自己逼死,某日灵感突现逆向思维猛然想到了“去碱”的办法。再后来发现其实有人早就想到这个方法尽了,不过对于自己独立思考发现此法本人依然很自恋。
去碱就是加药使得氢氧根离子沉淀下来!于是有很多药物可以使用,比如镁离子(烂便宜的氯化镁卤片)、铝离子(明矾或硫酸铝、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铁离子(氯化铁)......这里面的任何一种都远比加酸、加外源水(电费)等方法便宜和高效——基本上都是2和3价阳离子,一个,可以干掉2-3个氢氧根离子。而且,铝离子和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形成胶体,絮凝沉淀大量的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从而一定程度控制了浮游植物量,进而控制光合作用强度、减缓二氧化碳的消耗。
3)生物综合法
这个主要是从生态层面等进行治本的疗法,比如适度控制浮游植物量(透明度等)、保障二氧化碳的适当数量——特别是缓冲体系的缓冲能力。维持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二氧化碳的生物之间的基本平衡。
不说了,睡觉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