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饲料配方治理的加工工艺、优质的饲料原料是确保配合饲料品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饲料原料质量无疑是关键之中之关键。
通常,我们把产品的相关特性和规格在总体上能满足客户特定需要的能力称之为质量控制,它同时还受制于产品的价格及客户所能接受的运输方式。这种特定能力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富有计划性的、系统的实施方案,它包括原料的采购、原料的接收与检验、原料贮藏前时预处理和原料的贮藏管理等这样一个完整的饲料质量保证体系。
1 原料的采购标准
首先,应按饲料原料的分类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饲料品种。比如说,能量饲料,它可能是玉米、高梁,亦可能是糠麸、稻谷、薯类等。甚或饲料添加剂亦然,如抗病促生长添加剂一金霉素,它可能是金霉素盐酸盐,亦可能是金霉素钙盐;同是金霉素盐酸盐,它可能是10%的产品,亦可能是15%或96%的产品。在具体选择原料品种时,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产地上,要因地制宜;季节上,要因时制宜;经济上,单位有效成分的价格要便宜;可加工性上,要便于计量、粉碎、制粒;可贮藏性要强(水分含量低。活性稳定)生物可利用性要好(适口性强、生物有效性高),商品性要强阿批量供应、有质量控制标准、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运输)等。根据上述原则,参照有关饲料原料质量标准,同时要考虑对它的特殊要求,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供需双方认可的采购标准或采购原料规格。规格的确定应注意既不可太严格,亦不可太宽松,过分严格会提高产品成本,太宽松会丧失制定规格(标准)的意义。至于规格的具体项目,应明确哪些是强制性项目,哪些是应予密切注视的项目,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项目,哪些是富有弹性的项目;选定项目要切实可行,要充分考虑原料的基本属性,它要求我们对营养学、饲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
2 原料供应商的选择
原料供应商最好是生产厂家,或一级经销商(代理人)。供应商应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可靠而稳定的货源、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优惠的付款方式、快捷的物流方式。必要时应对其管理、生产设施。运输方式进行实地考察。
3 原料的接收和验收
要把住原料接收关,严禁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线,除按既定的《原料采购标准》和由公司确认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料外,选派责任心强。有经验的原料接收人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接收原料时,应按原料采购标准及预定的供货渠道仔细认真核对进厂原料。
3.1 查对包装 核实原料名称、品牌、含量、包装方式、包装完好程度、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3.2 检斤 清点包装件数,并核定其真实重量;
3.3 感官鉴定 开箱后,通过眼、手。耳、鼻、口等实地感知产品的物理性状,如颜色没霉、杂质(虫、鼠粪鸡粪、砂石。金属等)、粒度、流散性、均匀一致性、口味。气味、手感(质地、温度)等,与典型的、正在使用的同类产品相比较,以初步确认原料质量。
3.4 理化检验
3.4.l 取样 所取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散装材料,可在装卸过程或料垛中由不同几何位置随机取样;袋装或箱装原料,用扦样器对角线取样或随机袋取10个样点;四分法缩分,根据样本的粒度、均匀性及检测项目取100~150g 样本,密封保存(密封性能良好的塑料瓶或磨口玻璃瓶封存),必要时,应在装瓶前粉碎、过筛。
3.4.2 检测 根据原料的基本属性及某种特殊要求确定检测项目。①大多数大宗原料在感官鉴定的基础上,除水分为必测项目外,其它化学指标的检测要根据其基本属性和采购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其它内容确定检测项目,以了解接收的原料是否达到预定的期望值,如蛋白质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石粉的钙,磷酸盐的钙、磷。其它项目,如卫生指标等只在可疑时才选择性分析。②对于微量组分,如饲料添加剂,一般只在第一次订货时测定其有效成分和必要的卫生指标,之后,仅不定期抽查。只要选择好可靠的进货渠道、品牌,并进行认真细致的感官鉴定,一般无须每次送检,但取样的留样是必不可少的,以备发生疑义时,进一步考察用。
3.5 饲养试验对于新的、陌生的饲料原料,包括饲料添加剂在内,则须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价(本身或外来贮藏中可能产生的毒害物质),并检测能反映其属性的营养成分或其它主要成分。必要时还要作动物饲养试验(以了解其在配合饲料中的适宜用量、适口性、可加工性、可贮藏性),甚或进行其它生物试验(对动物健康状况、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动物对它的可消化性、可利用性等)。
4 原料贮藏前的预处理
原料贮藏前的预处理是提高原料贮藏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4.1 清除杂质 利用各式清杂筛及磁选装置进行。
4.2 干燥除水 控制原料水分含量是安全贮藏、保证饲料质量的重要措施。大宗原料的水分一般在13%(南方)或14%(北方)以下,微量组分的水分和干燥失重应在标准要求以下,特殊饲料应根据需要确定。霉菌在相对湿度75%条件下即可生长,我们将饲料置于相对湿度稳定的条件下,经较长时间使水分含量逐步稳定到一个水平,此时的饲料水分称平衡水分。一般,我们将相对湿度在70%以下所达到的平衡水分称贮藏的安全水分,饲料的安全水分受疏水或亲水成分的多少及环境温度的影响。生产中,不同饲料原料和不同地区的安全水分是不同的,如花生饼12%,蚕豆 14.5%(江苏、浙江)13.5%(其它地区),大豆饼粕13%,菜粕12%,米糠粕13%,麸皮13%,冬小麦12.5%,春小麦13.5%,稻谷14%,高粱14%,玉米18%(东北、内蒙、新疆)、14%(其它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原料可以规定不同的安全水分值,对超越安全水分值的饲料,原则上应拒绝入库,如要入库必须进行烘干、晾晒处理。
5 贮藏条件及其对原料品质的影响
原料贮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受高温、高湿、昆虫、鼠类、鸟类。霉菌及其它微生物的影响,以减少其损失。原料贮藏过程中的损失,既可能是本身理化性状的变化,亦可能是对动物消化利用率的降低,甚或是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等。了解贮藏过程原料品质的变化,对原料的正确贮藏具有重要意义。
5. 1 高温高湿的影响 环境相对湿度在 65%以下,原料水分含量在13%以下,即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据研究,在高湿高温条件下,由于霉菌和其它微生物的滋生及酶活性的增强等,极易使淀粉和脂肪等物质水解,并产生带有酸、臭、霉及其它异味的物质。通常,原料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很小的,但是贮藏过程中其可消化性是极易降低的,据称,在24℃以下,贮藏两年,蛋白质消化率可降低8%。
5.2 光照及氧化的影响 光照和氧化极易加速脂肪分解,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维生素和药物等稳定性较差。吸湿性较强的饲料添加剂的活性,尤其是低熔点的植物油和鱼油、脂溶性维生素和大多数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抗氧化剂。香料等。
5.3 昆虫、鼠类及鸟类等动物的影响
6 原料的贮藏管理
只有通过周密的计划、日常的严格管理才可使原料库的管理达到帐、物、卡一致,出入库快捷,损耗少,积压浪费低,仓库利用率高,管理费用低的目的。
6.l 贮藏管理通则
6.1.l 原料库应专职管理,分工到人。
6.1.2 仓库本身及物料应整洁、有序,并做到定期熏蒸,及时投放鼠药。
6.1.3 原料入库后应及时登记、挂牌,标明接收入及验收人、入库原料品种、数量、供货主、收货日期等。
6.1.4 原料应分类堆放,先进先出,按“领料通知单”取料,取料时应保证品种取放正确、称量精确,防止不同品种相互混淆、多称、漏称;并随时登记出库料量、出库日期及结存数量等。
6.1.5 按“原料投放记录”正确投放原料,投放前应确保原料投放口无其它原料残留,以免引起原料交叉污染;投料前应确保所投原料和原料分配器位置相符,且原料输送机械和除尘设备已处于启动状态。
6.1.6 原料进、出库应日清月结,添加剂的进出库应每班结算盘点。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工艺要求,并做到定期进行计量设备的检验。
6.2 散装原料立(圆)桶仓的仓储管理 多用于流散性强而干燥的大宗原料之贮存,这种贮藏方式较少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有的圆桶仓还没有机械通风设备。在原料水分高于14%,相对湿度大于80%,气温高于30℃的持续高温天气下,应坚持每天测定圆桶仓的料温。对于原料水分含量在14%以下的原料,在天气干燥晴朗时,应每周鼓风1~2次;原料水分在14%以上时,应每天鼓风;在相对湿度高于80%的阴雨天气,应禁止鼓风。原料水分过高、仓贮时间较长汽温渐高的季节,应及时倒仓处理,以降低原料水分含量。
6.3 箱装、袋装原料的库存管理 这类原料应存放在有防潮层的地板上,其下应垫以木制托盘,以减少料温和墙温。地板温度的温差,防止原料结露或局部水分过高,造成发霉变质。原料箱(袋)应堆成直角形垛,料垛稳固而垂直。垛间、库墙与料垛间应国有供通风和检查用通道,根据需要应留出一定比例的库房作业空间。在库房的不同几何位置应安放温。湿度计。在气温25℃以上,尤其对于存放易燃、易变质物质的仓库,应每天测定库温,库房应设置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原料应分类存放,对于药物及其它贵重原料应进行封闭式管理,单独存放于通风、阴凉、无阳光直射之地。
6.4 箱装、袋装原料的开放式管理 适于存放价值低廉。吸湿性较差的原料或临时存放的其它原料。露天存放处的位置应平坦而高于地平面,以便于排水。运输和消防。其地面应为具防潮层的水泥地板,必要时应加托盘或垫以帆布,堆放原料后应加盖防雨帆布或架设顶棚,以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