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动物的行为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以下的共同规律:
1.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动态过程,既包括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活动,例如奔跑、跳跃等,也包括相对静止的活动,例如注视、屏息聆听等,还包括动物体内生理活动的动态变化。例如狮子捕食斑马的过程中,从外部来看,在斑马感觉到危险临近时,它会凝神细听,之后,狮子和斑马就开始处于一个追一个逃的动态过程,而这种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狮子捕食斑马,是狮子身体内部的生理需要而引发的,一头饱食后的狮子在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捕食行为,可见动物的行为与其体内的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2.动物的行为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对来自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有利于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例如斑马发现捕食的狮子,会立即奔跑,以逃脱狮子的捕杀,胜利逃脱的是健壮的斑马,会生存下去,使斑马的种族延续并进化下去,而没有逃脱的斑马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在斑马的周围没有象狮子一样的“猎手”,斑马会过着悠闲的生活。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活动,而且需要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参与。这是构成动物行为的物质基础。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节,两者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比如狮子捕食斑马,首先须通过感觉器官发现斑马,然后通过运动器官的活动才有可能捕捉到斑马,在追捕斑马时,眼睛看着斑马,通过神经系统判断斑马的运动路线,并且通过神经系统支配运动系统协调的活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