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猪业日益趋向于规模化、集约化,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成为保障养猪业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市场的国际化,药物残留问题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养猪业中还存在一些滥用药物现象。药物残留问题是无疑成为了公司发展的关键,是公司的又一道生命线。
首先要对药物残留有足够的认识,充分意识到药物残留对人体、公共卫生及环境的危害
1.
毒性作用
1.1、
急性中毒:若一次摄入残留物的量过大,会出现急性中毒反应。
1.2、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及蜂窝组织炎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3、
三致作用: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药物及环境中的化学药品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形而造成人类的替在危害。当人们长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在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或在人体中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1.4、
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如果长期与动物性食品中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残留接触,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细菌,耐药菌或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使机体易发感染疾病,而且由于耐药而难以治疗。
2.
细菌耐药性增加:近来年,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致使药物使用的剂量不断的增加,药物的品种不断的替更。并且动物病原菌的耐药基因会传递给人类病原菌。
3.
对临床用药的影响:药物残留给人体带来毒性,并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影响着人类临床常规用药,甚至引起病人特例危险。
4.
药物残留与环境:绝大多数药物排入环境后,仍然具有活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量的增加,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药物残留不但影响着人体的身体健康, 而且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在生产实践中规范用药,同时建立起一套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制定违规的相应处罚手段,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药物残留的发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