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2位国外专家,国内119所大专院校、52个科研院所、39个部或省级乳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43个奶牛技术推广部门及140个中外乳品企业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共计5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开幕式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刘成果理事长,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马莹副主任,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美大处王强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贡锡锋副局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张子仪院士、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文杰主任和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Peter Hoejskov先生等出席了开幕式。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时建忠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王加启副所长发表了“我们的使命:效益与质量安全”主题演讲。
刘成果理事长代表大会顾问委员会致辞 农业部畜牧业司王智才司长,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巡视员、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俊勋先生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王智才司长就“推动国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牛奶质量安全”发表了重要讲话。
农业部畜牧业司王智才司长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宗旨是推进奶业国际合作,全球携手,共同探讨增加奶农养殖效益和提高牛奶质量安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上一系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影响,2009年全球范围内出现奶牛养殖效益下滑、奶农严重亏损的状况。在美国,2009年第一季度牛奶价格降至10年来最低,宰杀母牛3万头,奶农损失巨大。在中国,奶农也面临生鲜乳质量偏低、进口奶粉冲击、养殖效益严重下滑的困难局面。因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奶业科技进步,共享奶业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提高牛奶质量安全和奶牛养殖效益,已经成为全球奶业科技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和共同使命。针对全球奶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这次国际研讨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了牛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奶牛营养与牛奶品质基础研究、国际奶牛饲养新技术应用等3个主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大会组委会主席、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时建忠所长致欢迎辞 一、牛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在这次研讨会上,国内外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和生产者对近10年来全球发生的牛奶质量安全事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最后一致认为,在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的新世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排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只有开展全球合作,建立信息与技术共享平台,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造福全球的消费者。
王加启副所长向大会作“我们的使命:效益与质量安全”主题报告 来自加拿大、美国、FAO和中国的6位牛奶质量安全专家分别针对加拿大优质牛奶计划(CQM)、如何通过食品法保证奶及奶制品安全、如何建立从农场到市场的牛奶质量安全体系等进行了深入讲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新理念。
一是着重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法规或标准。乳品链主要包括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部分,美国乳品检测标准体系建设经历了100多年的更新和发展,制定了A级巴氏杀菌奶法令(PMO)、《3-A卫生标准》、《乳品检验标准方法》等法规和检测标准,保证乳品各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加拿大拥有国家生鲜奶质检中心,并针对主产区建立了区域中心,对全国奶牛场生鲜牛奶质量检测的频率达到每年3-6次,同时要求奶牛场实施“优质牛奶计划”,接受食品检验署的质量认证和跟踪检查。
二是确保奶农从质量提高中得到收益。加拿大目前已有98%的奶农接受了“优质牛奶计划”培训,10%的奶农执行了该计划。由于需要严格纠正在生产中存在的所有食品安全危害,每年接受督检或自我声明生产中不存在食品安全危害,这无疑增加了奶农的经营成本。为了坚持不懈地执行质量计划,加拿大政府通过制订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乳品加工企业必须实施优质优价体系,这样就能够确保奶农从这个计划中受益,从自愿参与者变成计划的忠实拥护者,从源头保证了牛奶质量安全。美国政府对乳制品质量制订了十分严格、清晰的标准,加工企业为提高成品乳的安全、品质和货架期,不得不尽力收购高于国家标准的生鲜牛奶,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这就从源头上鼓励奶农生产出高品质的牛奶。
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Peter Hoejskov先生向大会作“从农场到餐桌的牛奶质量安全”报告 二、奶牛营养与牛奶品质基础研究
乳蛋白、乳脂肪的含量及其组成是构成牛奶优异品质的主要物质基础,既涉及乳品质量安全,又是奶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通过营养基础研究建立提高牛奶品质的理论与方法是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的16位知名专家深入讲解了通过奶牛营养基础研究提高牛奶品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进展。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关于牛奶品质基础研究最深入的一次国际研讨会。
美国Illinois大学James K. Drackley教授首先总结了过去的25年中基础营养学研究在动物整体、器官系统、组织、细胞到分子的各个水平上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组学技术(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与传统组织代谢研究相结合显示了很好的前景。
美国Illinois大学James K. Drackley 教授向大会作“奶牛基础营养学研究进展”报告 其余专家则从下面两个领域阐述了牛奶品质改良基础研究进展:
(一)牛奶品质基础研究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卢德勋研究员指出反刍动物血液底物平衡模式对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和利用具有交互作用。奶山羊阴外动脉内HPP(乳蛋白质前体物)、MPF(乳脂前体物)和MLP(乳糖前体物)的比例对乳腺内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包括摄取率和摄取物质的产出率以及乳成分和产乳量均有很大影响,这一结果为制定系统集成型的调控反刍动物乳成分和产奶量的营养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卢德勋研究员向大会作“进入奶山羊乳腺血液内营养底物的平衡模式对乳腺营养物质摄取和乳成分以及产乳量的影响”报告
美国Vermont大学Adam L. Lock教授指出日粮组分和乳脂营养调控之间的关系,以及瘤胃消化过程和乳腺中乳脂合成之间密切相关,对牛奶中生物活性成分共轭亚油酸(CLA)合成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牛奶品质。浙江大学刘建新教授指出日粮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影响乳蛋白合成,改善氨基酸平衡可促进乳蛋白合成、提高产奶量。东北农业大学李庆章教授指出microRNA在乳腺发育时序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microRNA芯片方法及基因网络分析,发现小鼠乳腺中miR-292-5p和let-7g这两个microRNA通过调控蛋白激酶C基因诱导乳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加拿大Manitoba大学Denis Krause教授指出瘤胃功能优化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基本问题。瘤胃微生物依赖于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日粮成分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工具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瘤胃微生物学的融合将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Manitoba大学Kees Plaizier教授以瘤胃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为例对此进行了说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可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但是,由于缺乏准确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工具和日粮纤维物理有效性的定量检测方法,我们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准确定义及其如何影响产奶量和奶牛健康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亟待进一步研究。
(二)奶牛不同生理阶段营养代谢与营养需要研究
美国乳业科学协会理事Alois F. Kertz认为胎儿无法从母体的子宫获得抗体,只能从初乳中获得。IgG是初乳中主要抗体类型,第一次饲喂初乳后,IgG的吸收系统即关闭,且第一次摄入后的量决定了犊牛获得IgG的量,应在24小时内饲喂初乳,越早饲喂及饲喂的量越高获得的抗体保护越强,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Cornell大学Michael E. Van Amburgh教授指出大部分犊牛不存在补偿生长机制,犊牛从出生到产犊以及从断奶到产犊平均日增重与头胎产奶量有相关性,日增重越大,头胎产奶量提高程度也越大,因此应重视犊牛早期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美国Illinois大学James K. Drackley教授指出围产期(产前三周和产后30天)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首先要维持奶牛稳定的采食量,注意日粮营养、品质及进食量的合理搭配;其次日粮供给既要满足动物机体需要的能量,又要满足代谢需要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避免过量;此外,奶牛生存环境应舒适,改善动物福利。
美国MSC公司的奶牛技术专家Robin R. Rastani博士指出应该重视奶牛的物理营养即物理有效纤维的供给,并配以多种不同降解率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饲料,减少瘤胃酸中毒的发生。英国Reading大学荣誉教授David E. Beever先生则介绍了Mech Fiber TM日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证实奶牛瘤胃适宜日粮中物理营养与化学营养同等重要,它可为奶牛瘤胃和动物的健康提供重要保证,从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
英国Reading大学荣誉教授David E. Beever先生向大会作 “物理营养: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机体健康与产品效益的突破点”报告
三、国际奶牛饲养新技术应用
针对当前全球奶农养殖效益下滑的难题,这次国际研讨会安排国内外8位长期在奶牛养殖一线从事技术研究和推广的资深专家,分别就犊牛营养与管理、围产期奶牛营养与管理、纤维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的脂肪需求、瘤胃发酵促进剂对瘤胃微生物活性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利用率的影响、高温条件下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等关键技术,为各省技术推广部门、国内外乳品企业和饲料企业的参会人员讲解了如何对奶牛养殖环节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以缓解当前奶农收入持续下降的局面,深受基层欢迎。
四、大会共识
通过三天的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以下三点共识:
(一)“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应每两年举办一次,成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稳定的平台。
(二)推动各国政府、相关组织和科学家之间切实开展合作研究,加大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研究领域的投入,建立成果共享的机制。
(三)把企业和技术推广部门纳入国际合作之中,大力推动奶业产业的技术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