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性对于猪群管理及合理配料有很大帮助。
1、多胎高产、性早熟、世代间隔短:一般4—6月龄性成熟,7—8月龄便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114天,年产两胎以上,每胎可产活仔10头左右。
2、生长发育迅速,蓄脂能力强:猪的生长速度很快,初生重一般只有1.2千克左右,一月龄时体重可达10千克左右。二月龄时可达到25千克。五月龄时可达到90千克左右。六月龄以后,利用饲料转化为体脂的能力特别强。根据猪生长发育迅速这一特点,必须供给猪只营养全面、饲料利用率高的优质饲粮,以保证猪只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3、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猪的食性杂,对饲料的利用能力强。猪的唾液腺发达,胃容量7—9升,小肠16—20米,大肠4—5米,是体长的14—18倍。饲料转化率高,仅次于鸡。
4、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猪的听觉灵敏,能鉴别声音的强烈程度、音调和节律。利用这一点,饲养员可以对猪进行调教。猪的嗅觉灵敏,能嗅到地下很深的食物;母猪主要是靠嗅觉来识别自己生下的小猪。在寄养仔猪时,可以利用猪的这一生物学特性进行寄养。猪的视觉弱,对光线的强弱和物体的形象判断能力差,辨色能力也很差。利用这一点可以进行猪的人工采精。触觉灵敏,但母猪在发情时却呆立不动,可用于对母猪发情的鉴定。
5、小猪怕冷、大猪怕热:仔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皮下脂肪很薄,皮肤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能力差,这时寒冷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猪怕热是因为大猪的汗腺已经退化,脂肪层厚,阻止了体内热量的向外散发,猪主要靠呼吸散热。由于皮肤层薄,被毛稀少,对阳光照射的防护能力也差。在高温条件下猪表现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甚至死亡。在温度过低时,饲料的消耗量会增加,增重减慢。研究表明,在15—25°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下降或上升1°C,猪的日增重会下降50克左右,饲料消耗会增加6%。所以养猪的环境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猪舍的建设尽可能达到冬暖夏凉。
6、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猪在一个位置定居后很少发生改变,同时猪具有合群性,习惯于成群活动,居住和睡卧都能和睦相处。同时竞争性也非常明显,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现象很严重,且群体越大这种现象越严重。根据这一特点,在给猪合圈或转群时,应注意群体不要过大。根据猪视觉不发达,并圈时尽量做到夜并昼不并。
7、喜爱清洁,定点排便: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便,喜欢在墙角、潮湿、有粪便味的地方排粪尿。饲养员可根据这一特性,加强对猪的调教,使之吃、睡、排粪尿三点定位,以便做好圈内清洁工作。
8、分布广,适应性强:能适应饲料的多样性,对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也能适应,这些都表明猪有极强的生存能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