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养鸭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
时间:2008-10-08 点击: 121
核心摘要:稻田养鸭,即在水稻栽插后1~2周把育雏鸭放养于稻田,直至水稻抽穗时,把饲养的鸭子赶出上市。即利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治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稻田养鸭由于空气新鲜...
稻田养鸭,即在水稻栽插后1~2周把育雏鸭放养于稻田,直至水稻抽穗时,把饲养的鸭子赶出上市。即利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治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稻田养鸭由于空气新鲜(负离子增多),阳光充足(紫外线消毒),饲养密度低(常规每亩15~20羽),自然净化排泄物能力强等,很少染疫生病。但饲养实践告诉我们,在大力推广稻田养鸭技术的同时,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因多群发性、发病突然、死亡率高和无特效药救治,是不可不防的疾病。
1、病原
病原是肉毒梭菌属所产生的一种外毒素,毒性极强,是所知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畜、家禽有高度的致死性。毒素有较强的耐热性,煮沸30 min,其毒力才被破坏。肉毒梭菌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疾病,它是一种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产生外毒素。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中常在菌,其芽胞可长期存活,动物肠内容物、腐败尸体、污染的饲料都有会有本菌存在。
2、流行病学
本病常发生于温暖天气,因在22~37℃之间的温暖环境适宜本菌产生毒素。稻田养鸭的环境温度正适合肉毒梭菌的生长。鸭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毒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稻田四周沟壑中死亡的小鱼虾;二是因病或受犬、黄鼠狼等敌害死于稻田中的鸭尸,这些动物尸体在夏天高温的环境中很容易受肉毒梭菌的污染、寄生而腐败,鸭如果啄食了这些腐败尸肉就会发生中毒。
3、症状
通常在取食后几小时至1或2d内出现中毒症状,这取决于摄食的毒素量。初期精神委靡,不爱活动,打磕睡,易跌倒,颈部、翅膀或两脚神经麻痹,头颈软弱无力向前垂伸,两翅下垂着地,而后瘫痪。有时发生下痢,拉绿色稀粪。最后昏迷死亡。
4、病理变化
病鸭尸体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可以看到所有器官充血,肺水肿。咽喉和会厌的粘膜有黄色覆盖物,其下有出血点。有时出现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
5、预防
重点从毒源来源的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注意稻田四周沟壑中的脱水尤其是烤田时脱水致小鱼虾的死亡,发现死腐鱼立即深埋;二是要养成对稻田中鸭每天一次的巡视习惯,一旦发现有病鸭或遭兽害的死鸭应立即拎出稻田,防止死后腐败。同时要保持养鸭稻田四周围网的完整性,防止犬窜人围养区咬死鸭子,另外保持稻田灌满水不但有利于稻鸭共生也是防止犬、黄鼠狼等伤害鸭的最简单适用的办法。还有稻田养鸭若增喂饲料禁喂腐败的蔬菜、肉类、鱼粉和变质的饲料。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病鸭体内含有强烈毒素,可使人畜致死,不管加工与否,一律不准作为食用,肉尸连同羽毛一律烧毁或深埋。
6、鉴别诊断
稻田养鸭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主要与有机磷农药中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相鉴别。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稻田有撒施有机磷农药史或饲料被污染史,鸭有两脚无力、张口呼吸、瞳孔缩小、流涎不安、频频排出稀粪等症状,最后窒息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也很突然,死亡集中,有肿头,脚鳞出血等症状,剖检主见身体多部位出血,尤其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的广泛性出血等病理变化。
尤其在夏季,各种水禽类都很容易发生此类疾病,严防此类疾病发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