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瑟氏病(Glasser),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断奶前后仔猪的传染病。。主要危害断奶前后仔猪的传染病。本病在集约化猪场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全世界至少有15个血清型。
一、
流行情况: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危害2周龄-4月龄的猪,5-8周龄的猪多发。可使整窝仔猪感染发病,死亡率可达50%。
二、
临床症状:该病的爆发与环境变化应激有关。临床的变化取决于病菌的血清型和炎性损伤部位,表现为发热,体温一般在40—41度。眼睑发红浮肿,皮肤可视黏膜发绀,食欲不振、甚至厌食、反应迟钝、肌肉颤抖,腕关节、跗关节肿大,负重无力跛行,并表现疼痛,病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喘、腹式呼吸、震颤、共济失调。母猪感染可发生流产,公猪出现慢性跛行。出次发病的猪场与链球菌、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
三、
病理剖检变化:肿胀的关节皮下呈胶冻样,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胸腔,腹腔,心包腔多发性浆膜炎,腔内常有大量炎性渗出液。
四、
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可用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五、
防治:要控制副猪嗜血杆菌,必须采取疫苗接种、抗菌素处理和加强饲养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大多数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氟奎诺酮类、头孢菌素和增效磺胺类敏感可选则应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