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进途径
1 取消对母猪的限位,适当考虑母猪对仔猪的挤压
2 推迟断奶到5周龄,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日增重
1. 确保仔猪的健康,尽可能不使用抗生素
2. 减少因下痢而导致的死亡率
3. 增加仔猪的增重率
4. 提高仔猪的日粮转化率,减少饲料成本
5. 提高仔猪的福利
小结
仔猪的福利问题包括:
• 母猪对仔猪的挤压或嗜食。
• 因断尾、去势和打牙伤害所带来的疼痛。
• 早期断奶所引起的应激。
• 环境贫瘠。
好的实践方面包括:
• 在舍内为仔猪提供丰富的垫草。
•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需要断尾或去势,应适用麻醉剂。
• 尽可能延迟早期断奶。
• 对户外生产的仔猪应提供较好的庇护场所和充足的垫草用于保温。应该使用适应当地条件的品种。
• 损伤与疾病
• 咬尾
• 争斗
• 不舒适
5. 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优势
高福利养殖具有哪些优点:
• 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 解决农区的劳动力利用(合理收入)
• 保护环境
• 维持物种多样性
• 对动物友好
集约化养殖体系(Intensive Farming) 虽然能够生产数量多、较为廉价的食品,但是
• 只能创造较少的工作岗位
• 污染空气和水资源
• 只利用极其有限的遗传资源,不利于物种的多样性
• 通常是差福利的代表
“仁道”(humane)的可持续畜牧业
就是通过合理的生产手段改善动物的福利状况
来保证人的福利、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的食品
• Animals – protects their welfare
• People – protects rural livelihoods
• Environment – protects the countryside
• Food safety– provides safe, quality food
• Food security – ensures sufficient food for the nation
• Sustainability – food for all people, tomorrow as well as today
案例1 Enriched Indoor System (英国)
垫草系统,取代旧的集约生产方式
The key welfare benefits:
• 个体空间占有率明显高于集约化标准
• 明确划分休息、运动和排泄场所,满足猪的生物学习性
• 保持良好的社会性,并尽可能地限制混群以减少争斗
• 封闭的繁育体系有利于生物安全性
• 体系充分考虑通风、遮雨、打泥等环境设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
一个家庭农场的(indoor system)生产统计
母猪数 70~130
饲料类型 标准混合日粮(7个型号)
平均母猪利用率 6~7胎
年产仔数 2.2胎
死胎率 10%
仔猪死亡率 10%
每窝仔猪数 10
断奶周龄 4
增重速度 642g/d
饲料转化率 2.3:1
人工 全日制1人
案例2:法国的Enriched indoor pig production system
法国一家庭农场的(indoor system)生产统计
• 母猪数 250
• 品种 大白/长白
• 饲料类型 自配日粮
• 平均母猪利用率 6~7胎
• 年产仔数 2.4胎
• 死胎率
• 仔猪死亡率 12~15%
• 每窝仔猪数 10.6
• 断奶周龄 4
• 增重速度 750g/d
• 饲料转化率 2.3:1
• 主要产品 火腿和香肠
• 市场价格 〉15%
案例3:传统的粗放式林地养猪模式(西班牙)
• 适用于生长缓慢的、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品种
• 全年提供传统的日粮如橡子
• 用来生产顶级火腿和里脊
有机家庭农场的(outdoor system)生产统计
母猪数 -
饲料类型 有机日粮(橡子)
平均母猪利用率 -
年产仔数 2胎
死胎率 -
仔猪死亡率 20%
每窝仔猪数 6
断奶周龄 40~45天
出栏月龄 18-24月
出栏体重 150kg
人工 全日制工人1人、兽医1人
结束语
-福利养殖是我国未来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家庭牧场更符合我国国情。
-家庭养殖业应该走出民宅,走进荒地、荒坡、林下,走新型养殖道路。
-充分发挥我国猪种资源的优势,发展极具生态特征的养猪业(有机养殖)。
-评价养殖方式的好坏不能仅用一个指标体系(经济指标或生产指标),要权衡多项指标综合归纳。
-集约化养猪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