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12|回复: 3

转基因食品:一种可能的延时性生化武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8 1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大胆突破自然选择理论的前提下,以大熊猫生殖功能丧失为参照,以Jeffrey M Smith 的老鼠试验为依据,在生命进化层面明确和充实了转基因食品非预期效应的内涵,论证了转基因食品有可能成为一种延时性生化武器的观点,综述了国内外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转基因食品的立法管理与市场销售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种植现状,表达了对转基因食品有可能向隐形战略生化武器方向演变的担忧,同时提醒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警戒,严防国际反华组织和敌对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流入我国。

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不同物种间实现了基因交流,并出现了转基因食品。然而,这个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仅没有象以往任何一次科学突破那样受到人们的狂热追捧和赞赏,相反,各种对转基研究及对转基因食品的质疑和担忧无不高度一致地与人类自身的命运相联系,并第一次在大自然面前较好地显示了人类谦卑、冷静和理性的可贵品质。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忧虑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品对当代人类健康的现时影响和生态安全方面。笔者认为,转基因食品的真正危险既不在于它是否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也不在于人类是否会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产生无药可医的新病变,而是在于转基因食品有可能对人类进化过程造成延时性灾难性后果。尽管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提出的的非预期效应概念有可能已经包含了基于这一忧虑的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终极关怀,但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并愿意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进化过程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加以特别指出。

只要是一个稍微懂得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规律的生命科学工作者都不会怀疑,生命的进化决不仅仅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形态价值的累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自然历史过程;生命进化的理论也决不会永远停留在达尔文的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认识水平,而必然会进一步深入到物理与化学逻辑层面。尽管目前我们还不完全清楚生命系统的物理与化学逻辑,但人类有理由相信,生命进化的机制最终会表现为物理与化学逻辑选择

物理与化学逻辑选择代替自然选择,生命进化将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出一种可喜或可悲的图景。大熊猫作为动物活化石,它的进化历史和和灭亡方式或许可以成为人类未来命运的参照。

在大多数动物学家看来,大熊猫之所以濒临灭绝,是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或竹子开花、人类过度猎杀、种群数量太小等等。在分析大熊猫濒临灭绝原因时,一直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大熊猫生殖功能几乎接近完全丧失。只要人们相信大熊猫生殖功能的丧失与人们列举的诸多原因没有关系,那么,生命进化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逻辑选择就有可能成为大熊猫生殖功能丧失和濒临灭绝的真正原因。

尽管人类目前正在采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大熊猫进行研究和保护,但大熊猫必然灭绝的命运仍将无法避免。大熊猫的灭绝不仅将见证辩证法的胜利,而且也将暗示人类最终有可能象大熊猫一样在生殖功能的逐渐丧失中走向灭绝,并为人类惘顾自身命运,冒闯科学禁区的自杀行为敲响警钟。

灭亡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人类最终的命运既不必忌讳,也不必害怕。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类最终是按照本来固有的物理与化学逻辑自然地走向终结,还是通过不自觉地对人类自然进化的进程施加某种影响而加速自己的灭亡。在生命进化的规律还未来得及被彻底揭示之前,人类虽然不可能完全清楚自己进化的准确路线,但大熊猫生殖功能的丧失和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却已毫不含糊地为人类设想自己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和新的空间。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从基因到基因的片面思维仍然是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的主要范式。尽管人们有时也在谈论基因、细胞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但以表观遗传概念出现的非基因变异对生物在代谢、遗传、发育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却始终未能进入生命进化研究的视野。这种科学范式的局限,很有可能是当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尚未深入到生命进化层面的根本原因。

表观遗传或非基因变异是指不需要改变基因编码,而只需要通过某些外来特定化学物质对基因进行适当修饰就能改变生物性状并稳定遗传的现象。表观遗传或非基因变异现象表明,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过程和性状变异决不仅仅为基因所决定,生物体内的非基因化学物质有时很有可能对生命活动过程和性状变异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即便不直接侵入人类基因组,外源基因也有可能通过与转基因食品物种原有基因的相互作用产生出人类食物中从未有过的新蛋白或其他次生代谢物质,这种新蛋白或新物质通过食品摄取进入人体后,就有可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物理与化学逻辑梗阻’”,或诱导产生生命进化层面的延时性渐进性生殖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人类生殖功能丧失。

上述推测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Jeffrey M Smith的研究已经发现,在老鼠的食品大豆中添加含转基因的成分后,老鼠不仅都产生了莫明其妙的经常性紧张好斗的日常行为变化,而且其肝脏特别是睾丸均呈现病态反应,吃了转基因食物的老鼠繁殖的后代体内不同的部分都也出现了致命的病变,55.6%的小鼠在一出生或是出生3周内就死亡。如果人类在食用某种转基因食品后能够立即呈现出某些明显病变,人类尚有可能通过迅速停止食用该食品而将其危害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不过,当某种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生殖伤害一旦呈现多世代的延时性渐进性反应时,人类就不可避免地会迅速走向灭绝。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劲松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9: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食用了转基因大豆的老鼠及其后代出现的令人震惊的延时性伤害,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具有延时伤害能力的生化武器。由于啮齿类动物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面都与人类相似,因此,这个实验结果理应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高度警觉。

总体来讲,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谨慎态度,并就转基因研究和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加工过程管理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销售等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由于人类科学认知水平的局限,这些法律法规仍将无法保证转基因食品的绝对安全。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斑蝶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转基因食品安全和基因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还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针对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的消费团体反对进口销售转基因食品;在日本,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从2000年开始,决定全部用非转基因玉米原料,也用非转基因原料生产牛肉和牛奶;斯里兰卡政府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明令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非洲一些贫穷国家则表示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转基因玉米援助。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同经济开放的热情相一致的是,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转基因研究、转基因作物种植和转基因食品销售环境相对宽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有专家认为,我国已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等。因此,很多公众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与转基因食品有了联系。另外我国一些进口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尽管我国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先后颁布和制订了《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多个法规,但在事实上,受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危险性认识不足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对转基因研究的前景持乐观和肯定态度。鉴于我国相关部门对转基因研究支持有加,加之多年以来人们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和道德水平的严滑坡,有人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国内某些相关利益集团一旦与境外不法分子相勾结,我国就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转基因作物试验场和最大的转基因食品消费市场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成熟,转基因食品在老鼠体内的延时性伤害,极有可能暗示转基因食品向隐形战略生化武器方向演变,并最终彻底改变人类未来战争的形态。这种担忧一旦成为现实,人类将万劫不复。为此,切望我国政府从战略高度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警戒,严防国际反华组织和敌对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流入我国。<九三信息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么好的帖子没有一个人关注呢?我也整关注这些事情,有空一起探讨一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啊。有一天人的基因也发生了变化。那上太可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18: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