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haiqiu520 于 2009-4-28 10:36 编辑
大多数情况下,益生菌都定义为具有生命力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经口服足够剂量后会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这样,益生菌到达肠道时就必须具有生命力,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量。这就要求益生菌在经过饲料加工、高温制粒等过程后能够存活,还要能够在饲料当中贮存若干星期而不死亡,而且要能够安全通过pH值很低的胃部。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之所以不适合用作饲料添加剂就是因为它们在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很差。迄今为止稳定性最好的益生菌是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因为这些菌株的孢子耐热,而且可以在储存过程中存活很长时间。比如,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toyoi)经87℃制粒过程后仍有95%能够存活,经8周储存之后有92%能够存活。相比之下,增殖型的脱水细菌如乳酸肠球菌(E. faecium)对热就比较敏感,而且存储8周之后的存活率大约只有50%。
经过特殊处理(微球囊吸附、包衣处理等)之后,增殖型细菌的稳定性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只要存活率能够确定,就可以按比例增加投用剂量,从而对死亡的部分予以补偿。上述稳定性参数都比较容易测量。但对于非孢子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存活情况,测量起来就非常困难。尤其是肠球菌和乳酸杆菌筛选出来的益生菌,用常规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很难将它们同肠道原有的细菌区分开来。不过,对于有些益生菌菌株,可以采用特异RNA或DNA探针来进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