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09-4-25 14:07 编辑
学者张天翼 发表于2009-4-24 20:25:47
对于做果蝇的人来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Nobert Perrimon,大部分人也应该知道Gerold Schubiger。 不但在果蝇领域,在整个发育遗传领域,他们都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物。Perrimon是哈佛遗传学系教授/HHMI研究员, Schubiger是华盛顿大学Seattle基因组系教授。我把他们摆在一起进行评论有一下四个原因:第一,我不在他们之一的实验室,可以随心所欲的说我自己知道的一切;第二,我的研究方向和他们的某些研究方向有一些共通之处,而且我认识一些在他们实验室呆过的人,所以对他们的学术和个人风格都有一定了解;第三,他们都接受了Current Biology的Q&A栏目访问,通过这些问题和回答,我们对他们有更多了解; 第四,他们都是优秀的科学家,但他们的天赋、风格和理念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可能对我自己和其他还在科研道路上攀爬的年轻人有一定启发。同时也探讨一下怎样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人文环境才能发掘和培养人才。
Current Biology的Q&A栏目采访的对象大部分是还活跃在学术界的优秀生物学家。记者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水平,并不是对每个被访者都提拿破仑的三个问题。所以建议大家有空可以找一下是否你感兴趣的生物学家也接受了Current Biology的采访。下面我就依Current Biology的Q&A的采访内容以及我对他们的一些了解,谈谈他们的成就和成长过程。
学术成就:
Perrimon大约53岁。自从1986年加入哈佛遗传系,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发展新的果蝇遗传学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果蝇的信号途径。他发表了250多篇文章,CNS文章很多。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他的主页看看:http://genetics.med.harvard.edu/~perrimon/。他的文章不但发表在很好的杂志,而且有一部分做方法学的文章的引用率非常高。譬如他实验室发表在Development 1993的那篇关于UAS-Gal4方法建立的文章,估计是果蝇界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章。几乎每篇果蝇发育的文章都用到了这种方法。所以一般读过与果蝇遗传相关的文章的人,都会知道Perrimon。在最近10年,Perrimon实验室着重于发展果蝇的Genome- wide RNAi screen。当然,方法学的文章只占Perrimon的文章总数很少的一部分,他的大部分文章还是研究果蝇的信号途径以及其他的生物学过程。Perrimon的实验室很大(只限于和其他美国实验室比较),实验室长期维持在20-30人的规模(大部分是博士后)。从他实验室出来的很多博士生或博士后也找到了教职。可以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Schubiger 已经年过七十,要比Perrimon老半辈。他主要用果蝇胚胎和成虫盘(imaginal disc)研究细胞分化、分裂和再生(regeneration)。Schubiger虽然更老,文章却没有Perrimon多,发了60多篇文章。他的实验室规模也一直都比较小,研究生、技术员和博士后加在一起,五个左右。与Perrimon主要带博士后不同,Schubiger更注重研究生的培养。他要求研究生要发表2篇以上第一作者文章。虽然不如Perrimon那样桃李满天下,Schubiger也培养了一些很不错的人才。譬如他的学生Bruce Edigar是现任Cell Editorial Board member。Edigar当年在Schubiger实验室发表了3篇Cell和1篇G&D。Schubiger也很注重培养技术员,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做独立的课题。他们实验室在2005年发表在Cell的工作就是一个实验员做的。Schubiger的实验室虽然小,但他本人一点都不闲。据说他有两个坚持:坚持亲自做实验, 坚持每年参加Seattle的铁人三项。总的来说, Schubiger不是那种所谓的大老板,但他实验室发表的文章很有想象力,会让人拍案叫绝。所以他在发育遗传界的地位不容忽视。
有一点遗憾的是,这两人都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我想主要是和他们的身份有关。Perrimon是法国国籍,Schubiger是快到70岁,才加入美国国籍,之前一直是瑞士国籍。所以他们不能与其他美国科学家一样参加美国国内的院士评选。给他们评个外籍院士,又是怪怪的,因为他们主要工作都是在美国做的。
求学:为什么选择生物学?
他们两人都是在欧洲接受的教育: Perrimon博士毕业于巴黎第六大学, Schubiger博士毕业于苏黎世大学。
Perrimon说他从小就对古生物学和生物进化感兴趣,在本科时,他接触到了果蝇遗传学,就对这个学科很着迷。他特别喜欢设计一些遗传学实验来解决一些问题,那样会令他特别有成就感。虽然Perrimon把自己的求学过程说得很平淡,但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是一个很聪明、做事很专注的天才型人物,他总是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自己想做的和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Schubiger在青少年时,就显得资质一般。他说他自己小时候很贪玩,不喜欢上学。他本来打算做一名演员,可惜自己的记忆力太差,老是记不住台词,而且父母也反对他从事那个行业。无奈之下,他读完高中后,就上了师范大学,打算当一名高中教师。可惜他在师范大学的表现不佳,结业考核没过,拿不到教师资格。不过Schubiger也不是一直倒霉。他所在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叫Ernst Hadorn,此人在摩尔根实验室做过博士后,是当时瑞士做果蝇的领军人物。Hadorn认为Schubiger的实际能力要比其考试能力要强一些,也许能做点科研,于是就建议Schubiger读博士研究生,到他的实验室做研究。Schubiger回想起这些,还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通过师范结业考核,要不然他也不知道自己会对科学感兴趣。
科研风格:什么方向最重要?
Perrimon做的都是最重要和最热门的东西:方法学和信号途径。好的方法可以改变整个领域的面貌,而信号途径则是生命体发育分化分裂的中心环节,有很多实验室挤在这个领域,竞争很激烈。所以做得好不好,得看你是否想得比别人快、做得比别人快。毫无疑问,Perrimon脑袋好使、工作努力;实验室进入良性循环以后,他能招到脑袋同样好使、工作同样努力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他的实验室就一直跑在别人的前面。
Schubiger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虽然他也发了很多CNS paper,但大部分他们做的东西却是当时没什么人做的。所以Schubiger更追求科研的角度,努力去发现那些重要而又被人忽略掉的东西。Schubiger说,他的这种研究风格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形成的。当时他在Ernst Hadorn做了一个工作,花了很多时间,但实验室的某些同事说他做的东西用处不大,前途不大。当时他和另一位在他们实验室访问的优秀科学家Curt Stern谈这件事情,Curt Stern告诉他:要做好科学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可靠的方法)把数据做得详细具体,虽然不花哨,这样的结果却对学术界有长远的影响;二是做前沿的东西,扩展科学领域,如果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当然是好,但事实上这些方向的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在后来被证明是错的或无用的。所以Schubiger更倾向于用成熟的方法去做那些被人忽略掉的东西。
要感谢的人
Curren Biology没有问Perrimon一些生活方面的东西。也许是记者觉得Perrimon能搞定一切问题,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访问Schubiger时,记者问他最应该感谢哪些人。Schubiger说出了自己的前三位:他的母亲、妻子和他手下的实验室成员。他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时,都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他的妻子给他的科研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的手下工作卖力。有意思的是,他的恩师Ernst Hadorn居然没有排到前三位。
小结
Perrimon和Schubiger都配得上天才科学家的称谓。我认为,Perrimon属于天生的天才;而Schubiger属于后天培养的天才。Perrimon从小就知道自己对科学感兴趣,随后知道了自己的具体兴趣,年青时就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他领导的实验室一直跑在同行的前列。我相信,像Perrimon这种人,只要不被很坏的教育体制和恶劣的社会人文环境所扼杀,他始终是要冒尖成才的。而Schubiger的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却显得有些曲折,如果没有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例如他母亲)和好的教育体制(例如他的恩师Ernst Hadorn),他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当然,除了外因, Schubiger自己也需要一些优秀的品质:生性乐观、用心倾听、勇往直前。
References
2. Current Biology Volume 16, Issue 3, 7 February 2006, Pages R72-R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