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育种工作是奶牛场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要获得长远的、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持续不断地抓牛群改良工作。提高牛群质量,使奶牛不断提高生产性能,长寿高产才能不断增加奶牛的经济效益。作为一个奶牛场的生产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认真做好奶牛技术资料的记录和管理工作,奶牛技术资料包括:奶牛系谱(要求三代记录完整),奶牛的繁殖记录(包含配种、妊检、产犊详细记录),奶牛生产性能记录(包含每月、每胎次、305天泌乳记录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记录),奶牛体型外貌线形评分记录等。
二、对所记录的所有技术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技术资料分析结果确定牛群改良目标,制定出奶牛场长期的育种规划(5—10年)和短期育种计划(5年内)。成立由场长挂帅,育种技术员、配种员等参加的奶牛育种组,负责场奶牛育种规划和计划的组织实施。
三、根据育种规划和育种计划确定的改良目标,由负责生产和技术工作的场长,组织技术人员(畜牧技术员和配种员等)制定出奶牛选种选配计划,并监督奶牛选配计划的落实。
(一)牛群改良重点。在对牛群状况和各项记录的技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的前提下,确定牛群存在的缺陷,制定出进一步改良的方向。改良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项:
1、生产性能:包括产奶量和牛奶质量。牛奶质量主要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
2、奶牛体型外貌:奶牛的体型外貌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水平、使用年限和产奶能力及产奶持续力;因而在重视奶牛生产性能改良提高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奶牛体型外敌的改良,真正做到平衡育种,提高经济效益。
1)群体选种选配:确定整个奶牛场牛群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方面普遍存在的需要改良提高的性状,选择种公牛进行改良。
2)个体选种选配:根据每一头牛需要改良的性状,选择改良效果好的相应种公牛进行改良。
1)同质选种选配: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奶牛的某些优点,选择具有同样优点的改良效果突出的种公牛进行交配,以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优点的目的。
2)异质选种选配:针对奶牛存在的某些缺陷。选择对这些缺陷改良效果好的种公牛交配,达到改良去缺陷的目的。
1)母牛群体的划分:对奶牛场的牛群划分为两个群体,核心育种群(约占整个牛群的60%)和商品奶生产群(约占40%)。核心育种群选择具有后裔测定成绩的优秀种公牛进行交配,所产生的后代进一步扩充核心育种群;商品奶生产群,选择后裔测定结果没出来的青年公牛进行交配,缩短时代间隔,加速遗传进展,加速改良速度,从其后代中选择优秀个体扩充核心群。
A、有后裔测定成绩公牛的选择:根据牛群存在的需要改良的缺陷,选择改良效果突出的优秀种公牛,在选择公牛时要认真阅读、分析种公牛的资料,做好能观察到其女儿的状况。
B、青年公牛的选择: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结果还未出来,在使用青年公牛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其系谱资料,首先是其父亲和外祖父的改良效果,再看其母亲的表现。
C、通过后裔测定公牛女儿表现状态的分析,从中发现比较优秀的基因组合,进一步扩大优秀基因组合群体,加快改良牛群品质的速度,从而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D、奶牛的后裔测定:无论选择的是有后裔测定成绩的公牛还是青年公牛,在引进后,均先进行试配,待其后裔产生后,观察其后代有无重大缺陷,在决定是否在本场大量使用,以防止公牛所携带的缺陷隐性遗传基因同本场牛群中所携带的隐性遗传基因发生重合,而成为表现型显性遗传基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避免近亲交配:近亲交配容易使产生的后代发生一些遗传疾患,生长迟缓,生产性能降低,体型外貌差而降低奶牛的经济效益;因而,奶牛场在制定选种选配计划时,首先要避免近亲交配,为了防止近亲交配产生不良后果,近郊系数应控制在4%以下。
2)选择改良性状时,若母牛存在的缺陷较多,应先选择急需改良的重点,加大公牛改良效果的选择差,提高改良力度,加快改良速度,使其主要缺陷尽快得到改良。若以此选择改良性状较多,势必影响公牛改良效果的选择差变小,改良力度降低,改良速度变慢。
3)在奶牛品质改良的过程中,所改良性状决不允许有一个极端性缺陷去改良另一个极端性缺陷,只能选择具有该性状最佳状态改良效果来改良所存在的缺陷。
4)严格禁止使用与母牛具有共同缺陷的公牛进行改良,防止缺陷的加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选择公牛时仔细观察公牛的缺陷,和其后代的状态。
五、选种选配计划的制定,必须有场育种组技术人员对准备采购冻精的公牛站之公牛进行严格考察分析后,结合育种计划的改良目标进行冻精采购,并制定逐头牛的选配计划。
六、母中选配计划制定后,下发到人工授精室,由人工授精员严格按照选配计划进行配种。
七、每年度必须组织一次育种规划和育种计划落实情况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