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yl

有关养猪学理论实践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yl 于 2009-4-24 20:53 编辑

母猪返情:
不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将会返情,基于3周的发情周期 。

1)如果母猪在配种后20天内返情(18~19天),说明配种太迟 。
2)如果母猪在配种后22天以后返情(23~24天),则:配种过早 。
3)如果配种后的第22天,23天,24天内返情,说明配种失败,需要检查精液质量。
4)如果配种后39天~45天内返情,说明错过了上一次发情周期,则需要对返情的检测方法进行检讨。
5)如果配种后25天~38天内返情,则在正常范围之外。
母猪怀孕但不能怀胎,可能由于:
a . 应激
b. 发霉的饲料
c. 有怀孕能力的卵子太少
d.子宫感染
6)如果在3~18天内返情,则可能:卵巢囊肿,子宫感染,发霉的饲料等打乱了正常的繁殖循环。
7)对于返情母猪的输精规则:
a. 检查母猪阴道分泌物或其他阻碍配种的反常行为。
b. 如果这一切都正常,一出现站立发情,就要进行输精。
c. 每隔12小时再输一次,直到母猪不在接受爬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猪去势技术要领:
(一)保定:左侧卧,左脚踏右侧颈部,右脚尾马或猪左后肢,也可倒提,尾朝术者。
(二)手术:在双侧阴囊中部行外“八”字切口(以免伤及中隔),暴出睾丸,分离副睾与提睾肌之联系部,拉断或切断精索,消毒即放。
好可切一个口,让下侧睾丸的暴露出后,侧刀穿过阴囊隔膜让对侧睾丸暴出后,两个一齐摘除(“双龙出海”)
(三)注意:
1、不能把阴囊中膈皮肤割破,防止大出血
2、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污染伤口化脓,或感染破伤风
3、不要漏掉副睾 ,以免以后再爬猪(性骚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3: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驱虫    生猪在育肥前对仔猪要进行体内外驱虫。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左旋咪唑等药物,驱除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在冬春季节供给温水,夏季供给凉水。饲喂时,保证水槽不断水。
饲料   
   育肥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配合饲料,以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生喂
    生饲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未遭到破坏,因而用生饲料喂猪比用熟饲料喂猪效果好,并节省燃料。
干湿喂  
    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等几种方法,不同的饲喂方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同的效果。
定时定量法
    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一般仔猪1天喂6次,中猪4~5次,育肥后期1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1天中各餐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为九成饱。早晚7~9时喂食最佳。
自由采食法  
    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加快,胴体的背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要采取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既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于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饲喂顺序
    先喂精饲料,后喂青饲料,并要少放勤添。
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
猪瘟     
    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1次。种母猪,产前30天免疫接种1次,或春、秋季免疫2次。仔猪,20日龄和70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或超前免疫。后备猪,产前1个月免疫1次,选留种用时再免疫1次。
猪丹毒、猪肺疫   
    种猪,春、秋季分别用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各免疫1次。仔猪,断奶后分别用两种疫苗接种1次,70日龄再分别免疫1次。
仔猪副伤寒
    仔猪断奶时,口服或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菌苗。
仔猪黄痢  
    妊娠母猪于产前20~40天和12~20天分别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免疫接种1次。
猪细小病毒
    种公猪、种母猪,每年用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1次。后备公、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公猪、母猪,春、秋季各注射1次。仔猪70日龄免疫1次。
舍温
    一般15~20℃是生长育肥猪的最适温度。
通风
    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在寒冷的冬季,每栏可多放养1~2头;在炎热的夏季,每栏可减少1~2头。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此外,搞好猪舍卫生, 制订定期消毒制度,商品肉猪公母分开饲养,对猪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整齐度都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阶外三元(DLY)阶段饲养数据:
段化饲养对养殖户养殖和饲料厂家赚钱都有一定的好处!
每个厂家饲料的配方不同,所每个阶段的用料也可能不同,因此耗料也不能确定。
供大参考,这样的参考值做的:
    阶段        蛋白         参考料比
1、15~30KG,CP%:19%, 1.7 : 1
2、30~60KG,CP%:16%, 2.5 : 1
3.   60~107KG,CP%:14%,2.9 : 1



有以上数据基本能推算商品猪生产各阶段的耗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目前哺乳仔猪的高死亡原因几种因素:
1 母猪的原因     
2基础设施的原因
3管理的原因
4营养的原因
5疾病的原因     
6其他因素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6: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无敌兽医(经典)
哺乳仔猪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及对策
众所周知在我们养猪中现在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实与我们的平时管理以及基础的条件有很大关系,而哺乳仔猪的问题往往体现的尤其明显。养好哺乳母猪不但涉及到母猪的饲养另外温度,环境,饲料,基础的设施,以及管理的思路对于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影响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养好哺乳仔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益。
一 针对目前哺乳仔猪的高死亡原因笔者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种因素:
1 母猪的原因      2基础设施的原因    3管理的原因   4营养的原因
5疾病的原因     6其他因素等
二 控制思路
在哺乳仔猪的饲养中,母猪的健康状况以及母猪的奶水质量对于仔猪的成活和健康影响尤为重要,而在我们的饲养管理中,母猪的饲养特别是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的饲养在我们的饲养管理中受到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从根本的原因上来说哺乳母猪高死亡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往往与母猪的饲养管理存在必要的因果关系,所以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1妊娠母猪的管理
在妊娠母猪阶段,很多人没有一个系统的乃至整体的观念,其实在整个妊娠阶段最重要的是调节母猪的饲养管理,给与妊娠母猪一个合理的膘情,使母猪健康,营养均衡保持一个不肥不瘦的合理膘情是重中之重,而往往在我们的饲养管理中会有大多数的母猪出现过肥或者过瘦的情况,对于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母猪的生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妊娠阶段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预防母猪产后无力 ,流产乃至产后诸多问题的重要一环。
防治措施主要是
妊娠母猪从配种当日开始到配种后15天这段时间供应的饲料能量一定不要高,如需调圈最好3天内进行,防止母猪应激造成受精卵或者胚胎的死亡。
   配种15天到30天主要做好母猪的配种复查工作,一般在配种后18天通过B超能看出母猪的怀孕与否,做好母猪的二次返情排查工作
   配种30天到50天 主要观察母猪的膘情做一个细微的调整同时在36天用B超复查一下母猪的胚胎健康,防止空怀的发生,以便采取综合措施。
   配种50天到90天主要是总体任务是在整个空怀阶段根据母猪的营养需要和膘情做些适当的调整以及防止母猪在空怀阶段受到强的应激,给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流产的发生。
   配种90天到产前1天,这段时间是母猪肚子里的小猪生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小猪60%的体重都是这个阶段生长的,我们的一般做法是这个阶段饲喂哺乳母猪料,母猪视肚子大小和以前的经验来确定饲喂量,后备母猪一般不超过3.5公斤,因为小猪的初生重太大的话,初产母猪难产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片面追求初生重在初产母猪这块有可能会得不偿失。经产母猪一般的饲喂量在3.5到5公斤,因为其产道之前上胎或者更上一胎已经通过过小猪,有了一个适应的过程,只要不是初生重大于2.5公斤的小猪一般都能产出来,初生重大了,小猪出生后几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随着提高了,断奶数和断奶体重也会随之提高,很多人产前7天都开始限料,逐步给母猪减料,造成母猪产仔时储备的体能不足,子宫收缩力无力,产仔过程延长,造成小猪憋死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是产前1天减料的,但是通过饮水给与一些酸奶或者血浆于多维的的组合水溶性营养,以尽可能的补充母猪的体能,使她更快更顺利的产仔,正常的产仔应该在2个小时左右产完,我们的经验是在产后一周乃至更短的时间内,尽快恢复母猪的体能消耗,让母猪尽快大量采食,把饲料转化成更多的奶水,供给小猪,以便我们得到更肥更健康的小猪。做到这些与妊娠母猪的饲养乃至母猪的生理和动物行为都要细心地观察,做适当的调整,根据母猪的体况以及各个阶段的需求注意调整饲喂量以及饲料的配方,提供舒适的环境及合理的营养。
2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当天和产后一个星期,产仔当天不供给饲料,我想这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我们经过试验,供给1.5公斤以内的饲料给母猪,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这可能和我们在它后备阶段的饲喂有关系,我们的后备母猪饲喂的原则是调整玉米,豆粕,麸皮之间的用量,而不是限制它的采食量,一般一头后备母猪一天3公斤饲料,以锻炼其胃容积,有人或许说用青饲料可以代替,但我们这里青饲料很少,所以一般采取调配方不减料这种方法。一般我们指导猪场的母猪产后3天就能达到4公斤甚至以上的采食量,5天能达到5公斤以上的采食量。
针对过肥哺乳母猪给它减肥的方法,那就是及早锻炼小猪采食饲料,然后在断奶前10天给母猪减料,逼迫她动用脂肪储备,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小猪的肠道对饲料已经适应,既然小猪能适应固体饲料,那么他就能消化得了母猪分泌的那些含脂肪量很大的奶水,为了保证小猪对于脂肪消化的能力我们建议小猪出生后3天要学会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酸化剂,糖,益生菌或者山楂等。

在母猪产后母猪的采食量以及恢复问题上充分尊重和了解母猪的生理构造以及需求对于养好母猪至关重要。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返情,流产,干粪球,产前产后三联综合症等等,而这些问题是导致哺乳仔猪出生体重小,抵抗力弱,产后生病几率加大,母猪护仔或者母性变差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做好母猪的一系列工程,同时从小猪的生活习性着手,通过系统的思维,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本地问题出现的规律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饲养管理流程模式,认真的验证,执行和改进,方为解决仔猪死亡过高的上策。
基础设施条件对于满足主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合理的舒适的环境乃至设备是保证猪再生产中获得最佳生产效益的基础,温度,通风,圈舍,乃至供给饲料的方式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
管理是控制一切问题的主导,一个好的思路和方案对于一个猪场的效益提升,稳定的生产环境很重要,我们的思路是:“以养为主,以防为辅,以治为补”
的十二字管理方针及思路,猪场的管理者在于猪场的管理中应该紧紧的抓住一个字来做文章,那就是“衡”对于出现的问题,善于用哲学的思维,来辩证合理解问题,在正面于反面的因素中找一个平衡点,来维持养猪产业活动的延续,获得稳定的生产性能以及经济效益,要善于在生长速度,健康,投入以及效益的复杂环境中找到支撑利润和生产成本的平衡点,认真执行,不断改进和总结,取得适合自己的饲养模式。
对于营养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猪场必须掌握和了解每天给予我们猪吃的是什么,喝的什么,尽量的把掌握饲料原料的掌握权利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验和总结,建立自己的原料标准以及一整套的思维模式,病从口入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很多日常中的细节问题是我们养猪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麸皮的质量,豆粕的质量,鱼粉,棉粕等等,作为我们养猪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我们能掌握和了解的有多少,是值得我们猪场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更准确的说我们的猪场更需要一个品管型的人才。
对于疾病的理解我们认为更多的时候,疾病的爆发乃至困扰是我们的管理环节乃至饲养等环节出现了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是导致猪场不稳定和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比如哺乳仔猪的腹泻问题,副猪,圆环等等疾病与饲养中的营养 ,温度,管理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按我的理解这些环节出现的问题是导致疾病泛滥的主要诱因,只有这些环节做好了,发病率乃至控制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乃至提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疾病控制思路我们应该从源头做起,以兽医的角度作为补充的控制方案,对因施治,对症配合,营养支持,管理垫后,形成一个总体的,合理的总体控制方案来面对问题,而不是局限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中沉沦。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从发病的规律和症状去寻找源头以及诱因,然后做出整体的思路,逐步完善,认真验证,做出属于和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案来为我们的养猪事业护航。针对以上观点我对于哺乳仔猪常见的腹泻原因做些简单的剖析和控制方案,希望大家举一反三,获得一点启迪。
在我们养猪的整个流程中,哺乳仔猪的高死亡率是我们养猪人最为头痛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缺乏一种综合的思维,以及合理有效的整体控制方案,在下面我针对哺乳期间的腹泻问题做下阐述
产后哺乳仔猪的腹泻问题从病原学上来说主要有 1 细菌性腹泻 2病毒性腹泻  3营养腹泻   4原虫性等其他因素
但是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剖析的话与哺乳母猪,环境 ,温度, 营养乃至饲喂模式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正常的小猪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对于外界的应激环境的变化,病原的入侵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抵抗能力,当致病因素的作用大过仔猪自我调节的适应能力的时候,猪的自身平衡就会被打破,猪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发病症状,而这种症状得不到有效地控制的时间,它们的机体由于极度的虚弱,对于外界的刺激和应激调节能力变弱,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猪会出现多种病原或者致病因素的作用,就是我们呢看到的混感,使我们的治疗和防控措施很被动,往往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经济损失惨重的尴尬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出路在何方,怎么在这种情况下去解决问题,是摆在我们兽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1小猪的细菌性原因引起的拉稀一般常见的有链球菌,副猪,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
2病毒性的腹泻一般有猪瘟,圆环,轮状病毒等原因。
3营养性腹泻一般有 饲料的原因  水质的原因以及母猪等的原因
4原虫性的拉稀有球虫 蛔虫等原因 以及一些打雷等外界的一些应激因素引起。
而这些原因一般是我们常规能见到了想到的,也是能做到的,很多人做过了相关的工作和研究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叙述。在这里我重点的对于一些其他的诱因做下细致的剖析和控制策略:
从本质上说哺乳仔猪的腹泻问题主要诱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温度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就会造成猪对于外界调节能力的不断变化,当养猪所处的温差超过猪的自我调节范围的时候猪就会应激发病造成腹泻感冒等疾病的蔓延和爆发。我们的策略就是,母猪在各个阶段的严格管理,以便提高小猪合理的初生体重,来增加仔猪对于外界刺激的抵抗和调节能力,同时想尽一切办法给予猪舍合理的温度,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产房内的温度以18到22℃为好。仔猪的保温以1日龄~7日龄28℃~34℃,8日龄~30日龄25℃~28℃,31日龄~60日龄23℃~25℃为好,湿度50%-70%,做好温度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2管理
猪在产前几天给与合理的易消化的营养是保持母猪生产顺利的基础条件,正常的母猪生产一窝小猪应该在2小时左右,产后的打牙断尾 消毒 固定奶头 吃初乳很关键,包括补铁等等,同时在3天之内要让小猪学会喝水,给予干净的饮水,可以稀释奶水更有利于小猪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能刺激小猪胃肠道的发育和生长,水流速度要保持一分钟200ml到400ml,饮水器选用小号的为佳。调节小猪的胃肠功能,满足小猪的生活习性,以及对于营养的要求尽量做的好一些。
3母猪的原因
  母猪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产前的原因以及产后的原因,而产前的原因尤为重要,如
1产前的干粪球
  母猪在产前的干粪球问题主要表现在饲喂不当以及饲料搭配不理以及管理的原因等,干粪球的形成过程以及危害主要是由于母猪饲喂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少或者搭配不合理,造成母猪长期肠道蠕动过慢,食糜在肠道滞留时间过长,大量的水份被肠道吸收,形成干粪球,而在食糜滞留的过程中,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气体会造成肠道充气,在怀孕后期会压迫子宫颈,造成子宫长期充血和麻痹,直接的导致的后果是子宫炎,以及子宫收缩障碍,内分泌紊乱,造成产后无力,以及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产后子宫炎,产后无乳,产后不食等疾病,而肠道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害物质长期被肠道吸收会造成母猪发热,食欲下降等等造成恶性循环。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从营养以及饲料的搭配和饲喂上入手解决干粪球的问题,从而解决产前产后问题。
2母猪产后问题
1母猪产后的不适感 ,无力感,产后疼痛,2产仔时间过长 产后子宫淤血 产后病原感染 3 分娩过后能量消耗严重 体内酮体蓄积  4 无乳以及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一个中嘎哟的诱因就是产前产后饲喂乃至配方不合理,产后母猪虚弱急需补充能量来补充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但是因为无力以及不适的诸多问题,母猪食欲极差乃至不食,由于母猪在产后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不能通过有效的采食获取,而自身调节乃至产奶需要大量的能量以及营养物质,在外界不能获取的情况下就会动用和分解自身的脂肪储备来维持产奶和自身的营养需要,而在大量动用脂肪的过程中,脂肪被分解产生所需的能量和奶水,在分解和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以及酮体和脂肪,这些奶水存在质量问题,小猪对于脂肪的分解能力有限,而大量的有害物质被分解后被小猪吸收对于小猪的自身本身就是一种损害,那么小猪就会出现营养性腹泻,在小猪的腹泻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小猪抵抗能力下降,混感几率增加,伤亡惨重,而母猪对于母猪的产后发情乃至自身也是一种损害。
我们的方案和措施主要是
1充分的考虑母猪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以补充和提高母猪的营养学要以及母猪的病理学入手,从营养以及猪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产前产后给与母猪一个合理的体况,在产前3天以调节猪的食欲为切入,利用高能高营养 高效化的思路来满足母猪的需求,在产后以缓解猪的不适症状和提高采食量着手,采用调节胃肠功能,给与合理营养,保健为辅的办法来使母猪在产后一周尽量的提高采食并给与合理的温度以及必要的管理方案,从源头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在仔猪出生后在原有常规的基础上尽早的诱导小猪饮水和教槽,并在饮水中给与能量,微生态以及酸化剂,胆汁酸等调节小猪的胃肠功能,提高食欲和消化率并给与适当的菌体调节,和适合的温度,从而提高小猪在诸多问题中的自身恢复能力。
针对细菌性的病毒性的或者其他原因的拉稀我们的原则是1  营养,温度,管理支持 2合理的对症治疗 3 从消化和采食以及菌体平衡上做切入 使小猪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抵御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从而或者优秀的生产性能和搞笑的成活率。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的原则就是在猪的生产活动中,根据猪的生理特性,以及猪的行为学,病理学,营养学和管理学,统筹思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合理的方案,来解决养猪生产中哺乳仔猪高死亡高发病的尴尬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7: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挺全的啊。楼主真的很辛苦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太好了。我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yl 于 2009-4-27 13:23 编辑

一、 母猪发生便秘的原因:
1、 母猪怀孕期缺乏运动,这种情况较多见于笼养母猪,母猪自配上种后即限制母猪运动,且采食量低,这必然会导致母猪消化吸收机能减弱,造成母猪肠管机能降低,肠肉容物干燥,从而引发便秘现象。
2、 母猪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增大,从而加大了对直肠壁的压迫,直肠蠕动减少,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母猪便秘,这种情况较多见于那些产仔数过多、产仔过大的母猪。
3、 有些母猪发生便秘是由于饮水不足,这种情况特别多见于夏天。
4、 母猪临产前生理、心理应激,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强,大肠中水分被吸收到血液中过多,引起母猪便秘,这种情况多见于那些初产母猪。
5、 母猪日粮的变换应激,特别是由怀孕前期的低蛋白日粮转喂到怀孕后期的高蛋白日粮时,相对改变了大肠吸收和分泌液体的能力,使大肠变得满实而极易便秘。
6、 母猪怀孕期过度限饲,而又缺乏青绿饲料补充,造成大肠中水分被吸收过多,发生便秘现象。
7、 现时养猪由于疾病较多,养猪生产者为了预防疾病而采用不定期地向猪群投喂药物来预防疾病。如为了预防弓形虫病而在母猪料中加入磺胺类药物,为了预防附红细胞体病而在饲料中加入阿散酸及土霉素,在产仔前后加入支原净等。经常看到有些猪场在母猪料中添加药物过勤,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有10天在进行药物预防疾病,其结果是:母猪出现粪便过硬,发生便秘。
8、 药源性便秘,有些饲料厂家,在做母猪料时为了达到提高母猪产仔数等目的,而不是考虑母猪本身的特殊性,在饲料中均添加了一定剂量的抗菌促生长剂,如金霉素、杆菌肽锌等。母猪胃肠道长久处于抗菌药物作用下,必然会造成母猪肠道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出现便秘的现象。
9、 有些母猪患有一些热源性疾病也会引起便秘,如猪瘟(多见于温和型)、弓形虫病及兰耳病等感染均会造成母猪便秘现象发生。
二、 母猪便秘的防治措施
母猪便秘有时并不是一个因素的作用结果,而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可能是由于应激及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发生在某些管理不善的猪群,所以在防治上首先应采取如下措施:
1、 改善猪群饲养管理,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核心,饲养母猪应做到细心管理,特别在夏季应给母猪供应丰富而充足的饮水。饲料应搭配均匀,在母猪有点便秘时猪场应纠正一个观点:很多猪场为了防止母猪便秘而增大了饲料中麸皮的比例,有个别猪场甚至达到30-40%的比例。其实在实际中,母猪发生便秘并非由麸皮不够引起的,相反片面增加麸皮用量反而会降低母猪的能量摄取,这对于夏天反而会加大母猪的热应激,严重者还会发生产后不发情的现象。
2、 有条件的养猪户在饲喂母猪时,如能给母猪一天提供5-6斤的优质青绿饲料对预防母猪便秘效果最好。
3、 猪场在预防疾病时要做到科学用药预防,建议如猪场预防弓形虫感染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五甲氧嘧啶原粉400克/吨,TMP80克/吨,小苏打400克/吨,连用7天即可,猪场环境条件好的一年有一次即可(最好于每年6月份饲喂);环境条件较差的猪场特别是猫、狗较多出入场的,一年有两次即可(6月份、10月份)。对于预防附红细胞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只需在料中添加阿散酸120克/吨、土霉素600克/吨,连用7天;环境条件好的猪场每年7月份饲喂一次即可,环境条件较差的场每年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即可,大可不必在母猪过不了多久又要用药一次。
4、 一个猪场从长远考虑,可选用一些无药物添加剂预混料产品(如上海爱农饲料公司生产的母猪预混料)来饲喂母猪,这对于缓解母猪的便秘,具有相当好的效果。
5、 母猪饲料中在热天可适当添加小苏打及维生素C,对于缓解母猪便秘具有一定的作用。
6、 对于处于便秘状态下的母猪,可采取如下治疗方法:
A. 料中添加2~3%的糖蜜,对母猪可起到润肺、济肠、通便的效果,且有提高母猪采食量的效果。
B. 对于产前、产后出现便秘症状的母猪,可采用一些如“泌乳进”这样的产品,在产前、产后15天添加使用对于缓解母猪的产前、产后便秘也有较好的作用。
C. 在母猪便秘情况下,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3公斤/吨的硫酸镁,对于缓解母猪便秘也有一定的作用。
D. 对于由于母猪便秘造成不食的母猪应停喂精料,喂给青绿饲料,可注射广谱抗菌素及注射促进消化的一些药物如维生素B1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的太强了,不顶不行.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6 17: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