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138|回复: 21

中国家禽饲料配方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9 0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饲养标准的合理应用

  1.1 家禽营养需要量的调整

  理论上的营养需要量是以试验为基础,在理想的饲养环境与理想的原料构成及理想的动物群体的基础上构建并加以修正得来的。然而,按此模式建立起来的营养需要量没有考虑到不同环境、性别、饲养密度、经济性及潜在疾病与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实际生产的状况要复杂的多,经济效益则最有说服力,它推动了动物营养需要的实用化。因此有必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建立一种动态的模型,以便更准确地估计家禽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减少营养素的浪费和过量营养素排放对环境的压力。遗憾的是,目前很少专门从事这样的研究工作,很多研究机构更注重研究的“科技含量”,而不注重研究的实用性,庆幸的是饲料生产商与饲养者在经济利益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地探索,希望能找到一个最佳的、适合当地市场的最佳点,他们取得了好的成绩,但距离理论高度的深入还大有文章可做。

  1.2 重视家禽早期的营养

  早期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动物肠道的发育,甚至会影响家禽后期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现代家禽生产要求进一步缩短出栏时间,缩短生产周期,这就需要提高家禽在孵化出壳后第1周的采食量。大量研究也表明,给刚出壳家禽饲喂适宜的日粮或在出壳前往胚胎中注射营养物质能促进其肠绒毛的发育,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维生素供给量较上世纪80年代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不仅仅是为了预防营养缺乏症,更多地是为了提高生产性能。因此,配方设计者一般都比较注重家禽前期料营养浓度的平衡性与合理性,它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饲料生产商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为家禽后期饲料的销售打基础,所以饲料生产商也往往会将这块利润看得比较淡。为了提高家禽出壳后第1周营养物质的利用及肠道发育的改善,应不断完善现有的饲养体系。

  1.3 营养水平设计的区域性不同

  过去,动物营养主要是强调能量与蛋白之间的关系。但实际生产中,不同的地区表现出的能量与蛋白之间的比值关系,当然也包括其它营养素的平衡关系有较大的差异,这的确需要动物营养研究人员进一步思考。比如,在山西市场的蛋鸡饲料蛋白水平只有14.5%,能量可达到2.65Kcal/kg,而在东北甚至华北地区的一些市场,能量为2.45~2.55Kcal/kg,蛋白却在15.5%以上,经考察在产蛋高峰维持时间,产蛋率等差异不显著。肉鸡在能量与蛋白间反映的差异相对小些,但养分水平却大不相同。至于原料的应用,各个市场表现出较大的倾向性,比如,在麦麸的用量与对杂粕的看法上都表现出很大的主观意识。

  2、注重环保,提高生物利用率,减少氮、磷的排放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一系列“无公害”方面的法规的出台,限制了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超量排放。在这方面,美国以及欧盟则更走在前面。为此,我们只能通过配方的调控技术来满足这种要求,提高氮磷的利用率,尽量降低氮磷的排泄量.

  2.1 饲料中磷需要量的确定

  过去的配方设计师都是按照饲料标准或饲养标准来设计饲料配方,能量浓度与钙、磷等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家禽的采食量通常被忽视,他们为了满足家禽强健的骨骼结构增加了营养供应的保险量,却牺牲了宝贵的饲料资源。其实在家禽生产中,软骨病、软骨发育障碍、扭曲腿的发生并不仅仅是日粮中磷缺乏的结果,采用有效磷(非植酸磷)的计算方法或应用植酸酶于家禽日粮中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植酸酶产品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热稳定性差,而制粒是肉鸡饲料最理想的加工方法,制粒能使肉鸡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因此,研制热稳定性植酸酶产品势在必行。

  2.2 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蛋氨酸、赖氨酸这些限制性氨基酸在家禽营养中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日粮总蛋白质水平。最近,商品化的色氨酸和苏氨酸,由于其售价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未来的家禽生产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合成氨基酸的生产与饲料原料可消化性数据测定的全面性及营养需要量的精确化,使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论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保证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的前提下,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2%,对家禽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3、饲料原料选择的广泛化与本土化

  3.1 基因改良作物的应用

  作物育种专家运用基因工程原理,开发了一系列基因改良作物,不但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的能力,还提高了作物的营养价值。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双低菜粕、低棉酚棉粕,甚至低植酸磷的或是含有植酸酶的饲料作物等,它们降低了家禽对其它蛋白质饲料的需要量,减少了向环境中排放氮、磷。但是,这些领域的发展要受政府调控,以及受国际贸易壁垒和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3.2 降低动物性蛋白的使用量

  饲料安全也就是食品的安全。疯牛病、禽流感、SAS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不可以忘记的。肉骨粉等动物性副产品的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被中国老百姓认识和关注,政府也为此在努力,

  3.3 大量使用杂粕及地方性原料

  中国不同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少,饲料作物占整个农作物的比例很低,结合中国动物的营养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杂粕、食品等其它相关工业的副产品以及开发高蛋白或高能量的作物及副产品,是我国饲料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通过营养的平衡及用量的控制,完全可以解决饲料资源的紧缺。

  4、绿色、安全饲料的应用成为主题

  4.1 抗生素的淡出己是大势所趋

  抗生素在抑制感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及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己被人们所认识,中国禽类产品出口受阻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世界呼吁绿色食品,抗生素的淡出己是大势所趋。按照国家规定的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药物添加剂己成共识。大家再不会去为追求所谓的肯睡、超常生长速度与粪便黑等而使用过量的或是非法的饲料添加剂,避免浪费时间和承担风险。

  4.2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

  随着酶制剂成本的降低,日粮中广泛使用酶制剂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和扩大原料使用范围己得到广泛的认同,特别是植酸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令世人瞩目。还有改善肠道环境、调整营养物质代谢、提高产品品质、改善动物福利的各种饲料添加剂也在不断地进入试用阶段,并逐步被人们接受从而应用于家禽饲料配方中。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4-19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东西值得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09-4-19 13: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东西  学习啦 !!
发表于 2009-4-20 08: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很好,但真正应用起来,麻烦很多
发表于 2009-4-20 08: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目标就会有希望。
发表于 2009-4-20 08: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反映了现在的配方设计和原料使用实际情况
发表于 2009-5-15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在猪、肉鸡上用的较多也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蛋鸡上,有很长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2: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所言"或在出壳前往胚胎中注射营养物质能促进其肠绒毛的发育,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楼主是否有这方面的资料,希望能详细说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饲料生产商与饲养者在经济利益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地探索,能找到一个最佳的、适合当地市场的最佳点---饲料产品及稳定的饲料产品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 04: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