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配的概念和目的
选配是有目的地决定公母牛的交配,以达到在其后代中将双亲优良性状的遗传基础结合在一起,以期培育出优秀的种公牛和种母牛。通过选种,可以发现和选出优秀的种牛;而通过适当的选配可以巩固乃至于发展选择成果。相反,不适当的交配系统会使得已经获得的选择反应丧失殆尽。所以,选配方法在育种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选择的重要性,但目前这种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选配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选择亲和力强的公母牛配种,即人为地有意识地组织优良的种公牛和种母牛交配。选种与选配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选种可以提高牛群中增产基因的比例,选配可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基因型。选种是选配的基础,而选配是进一步选种的基础。在培育高产奶牛的工作中,育种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取决于种牛选择得是否科学准确,另一方面取决于选配是否合理有效。奶牛的选配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近亲交配,而是为了使优秀的公牛个体(在应用胚胎移植时,还包括优秀的母牛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使优良基因更好地组合,促进奶牛群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异质选配可创造必要的变异;通过同质选配可以把握住变异的方向,加快群体的遗传稳定性。
2.选配方法
选配可分为个体选配和种群选配。在个体选配中,按公母牛双方品质,可分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按公母牛的亲缘关系的不同,可区分为近交和远交。而种群选配中,按交配双方所属种群特性的不同,可细分为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两种。杂交繁育中,如果按种群关系远近、杂交目的和杂交方式等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出若干不同类别。
个体选配以个体选择结果为依据,考虑与配个体间的基因亲和力,即后代可能表现的性能是否符合育种目标和生产要求。又分为品质选配和亲缘选配。
品质选配,也称为选型交配。是一种依据交配双方个体在生产性状、生物学特性、外貌,特别是遗传素质等诸方面对比情况,而进行选配的方式。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
同质选配也称为"同型选配"或"选同交配"。这是一种以表型值相似性为基础的选配方式。即选用性能表现一致,育种值均优秀的种公牛和种母牛交配,以期获得与双亲相一致或相似甚至于优于双亲的优秀后代,最大限度地培育群体优良共性。
异质选配也称为"异型选配"或"选异交配"。这是一种以表型不同为基础的选配。具体应用上可分为两类情况。
一种异质选配是具有不同优秀性能的公母牛相配,以期将两优良性状在后代中结合在一起,例如选泌乳量高而乳脂率不甚理想的母牛与乳脂率突出而泌乳量不突出的公牛相配。当得到兼有双亲不同优点后代后,可转入同质选配,以巩固这种选配的结果。这种异质选配有一定难度,一则欲结合在一起的不同优秀性能往往存在着遗传负相关,二则有一定的可能性出现双亲缺点的结合,因此对后代要严格地选择,淘汰不理想的个体。
另一种异质选配是选同一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牛相配,以期达到优良特征,纠正或改进不理想特性的目的。例如,我国奶牛乳脂率性能普遍偏低,即可选用经验证乳脂率性能优良的公牛交配,给后代加一些有利的基因。显然,这是一种可以用于改良,许多生产性状的行之有效的选配方法。
采用异质选配可以综合双亲的优良特性;丰富牛群的遗传基础,提高牛的遗传变异度,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些新的类型。但是通过异质选配,在优良特性结合的同时,使牛群的各生产性能都趋于群体平均数。为了保证异质选配的良好效果,必须坚持严格的选种和经常性的遗传参数估计工作。
选配工作应坚持一定时期或一定世代,才能获得长期的改良效果,一次性的选配,不管是同质或异质,所获得的进展,可能不久就消失。这是自然选择对人工选择的回归作用。
亲缘选配是一种在考虑生产性能和特性特征的前提下,考虑交配双方亲缘关系远近的一种选配方法,如双方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是属于近交,反之,则为非亲缘交配,更确切地称为远亲交配,简称远交。
人们普遍了解"近交有害",因此,在一般牛场制定选配计划时,首先都重点考虑避免近交。但在牛群中为了某种目的,可以采用有亲缘关系个体间的选配。其近亲系数可超过25%。因为近交能使后代的某些基因纯化,在培育高产奶牛的工作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近交的特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目的的近交在奶牛育种中大致有以下的用途:(1)固定优良性状(2)剔除有害基因(3)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4)提高牛群的同质性。
种群选配依据种群的特性和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决定选配的方式。分纯种繁育和杂交两种。纯种繁育是在本种群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等形式,达到提高种群总体水平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和发展一个种群的优良特性,不断提高有利基因的比例以及优良基因型个体的比例,尽可能地克服种群的某些缺点。
杂交是指不同种群间的选配,它包括了品种间的杂交和品种内的系间杂交。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