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27|回复: 10

罗斯(Ross)的技术文章.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17: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收到的罗斯(Ross)资料,和畜牧人网友一同分享。
美中不足都是英文的,欢迎大家提供译文。特别的要求给知秋小鱼(万建美先生),请您再回复中发表关于“绿肌病”的译文。多谢
green_muscle_disease.pdf (705.88 KB, 下载次数: 100)
water_quality.pdf (664.51 KB, 下载次数: 55)
water_line_sanitation.pdf (76.07 KB, 下载次数: 44)
testes_development.pdf (204.6 KB, 下载次数: 48)
low_kill_weights.pdf (184.98 KB, 下载次数: 44)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uhua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4-11 11: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知秋 于 2009-4-12 21:27 编辑

多谢吠声天外师兄提供一个与大家交流的好机会,现将自己的译文发上来与大家分享,再次谢谢!
绿肌病

执行概要
绿肌病(Green Muscle Disease),又称为胸深肌病(Deep Pectoral Myopathy, DPM),是一种胸小肌变性性疾病,以胸小肌的萎缩和坏死为特征(老外称胸小肌为tenders,这块肌肉确实是比较嫩的)。由于快速过度的扇动翅膀造成肌纤维缺氧时可诱发此病。该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炎性病变,胸深肌病变部位异常鲜红并有出血。第二阶段,病变部位变得清析,有时可见病变部位周边形成出血环。第三阶段,病变组织的进一步变性退化,并转绿。虽然DPM主要发生于重型肉鸡,但是任何日龄和体重的肉鸡均可发病。该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我们采用的饲养管理制度。鉴别并消除引起拍翅的管理问题及疾病的发生条件是降低DPM发生的关键。
前言

绿肌病是现代肉鸡养殖中的一个隐避性问题。绿肌病(也称为俄勒冈病)是胸深肌病(DPM,一种变性性肌病)的通用名。该病表现为小胸肌(tenders, 或乌喙上肌,supracoracoideus)的萎缩和坏死。 病变通常影响肌肉嫩度和颜色变化,病变肌肉颜色由粉红色出血状变至灰绿色,见图1

图1: 胸深肌肌病
图1.JPG

首次发现DPM是在成年火鸡和肉鸡种鸡中,并且肉鸡更为常见,特别是以胸肌发育为选择目标的肉鸡。由于发病肌肉在去骨时被淘汰,从而导致成品产量(saleable yield)损失。然而,DPM引起的主要问题是,如果以整鸡或部分分割的形式销售胴体时,加工期间就很难检测到发病的肌肉,最终引起消费者的起诉并使得问题的起因难于鉴别。


该病的发生与任何传染性病原体均无关联,因此,除了影响肌肉的美观程度外,该病没有公共卫生意义。


以整鸡或部分分割的形式销售胴体时,加工期间就很难检测到发生DPM的肌肉。
发表于 2009-4-11 11: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知秋 于 2009-4-12 21:29 编辑

DPM为何发生在肉鸡胸肌?

禽类的胸肌与飞行相关,胸深肌和胸浅肌协同作用,胸深肌的作用是将翼向上举,胸浅肌的作用则是将翼向下扑动。


然而,胸深肌和胸浅肌在组织构造上存在本质的不同。胸深肌具有由致密纤维组织构成的无弹性的坚韧的外鞘。而胸浅肌则由疏松结缔组织包围,当胸肌的外形改变时,疏松结缔组织可以轻易的在肌肉表面移动。


胸浅肌和胸深肌的收缩引起翅膀的上下扇动。在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肌肉泵),胸深肌的血液供应量增加了25%,而这种程度的血液供应量的扩充是有问题的。因为胸深肌被限制在一个紧密的区室中(夹于胸骨板和胸浅肌之间),并且胸深肌还被一层坚韧的纤维鞘包被,从而限制了肌肉体积的增长。因此,当肌内压力超过循环血压时,肌肉的血液供应则被中断;随着肌肉的持续运动,肌肉很快缺氧,肌纤维发生局部缺血性坏死。并且,肌肉pH值降低会加剧上述过程的发生,特别是肌肉中部的1/3处。试验研究表明,相对较短的拍翅运动已经足以诱发肌肉的变性性改变。

DPM发展阶段的识别与鉴定

当收到加工车间或消费者的投诉时,我们应该组织一次调查研究,其中应该包括在加工车间对DPM进行分类(新发生的、或以前的)的鉴别。然后将这些信息与生产管理进行实践进行关联。


第一类:急性炎性病变,胸深肌病变部位非常鲜红并有出血。出血也出现在纤维鞘上(图2)。损伤部位明显的浆液弥漫使其显得湿润。这一阶段可能与处理环节(如捕捉)有关,并且将持续约48小时。


第二类:病变部位变得清析,有时可见病变部位周边形成出血环(图3)。病变部位颜色由淡粉红色变为铅色,并且清析地表现出与早期肌肉凝固性坏死一致的变化,这时,组织纹理呈纤维状。有时将这种纹理的肉称为“鱼肉样肉(fish flesh)”.这一阶段将在病变发生后持续几天。

图2:急性胸肌病病变早期
图2.JPG
图3:胸肌病
--损害的发展
图3.JPG
第三类:病变组织的进一步变性退化,并转绿(图4)。通常情况下,只有胸深肌中部发生肌病。在病变部分变性退化,并转绿的同时细胞结构也消失,形成“油灰样的”粘稠物。这一坏死的绿色区域将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坏死组织被重吸收,坏死区域逐渐减小,最终使得一些大龄禽的胸肌对称性消失。而绿色的产生是由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解成胆盐产生的。

图4:具有损害组织的成熟胸肌
图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穆然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12 2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DPM发生的因素

在现代的肉鸡品种中,胸肌重量约占活重的四分之一。增加肉鸡的上市体得会增加DPM发生的可能性。该病的发病率依赖于饲养管理制度,而不只是与体重相关,禽在任意日龄或任意体重均可发病。

DPM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连续的拍翅
较大的上市体重
性别:公鸡的发病率高于母鸡
较高的白肉产量
过快的生长速率

现代肉鸡快速的生长速率及其解剖学特点决定其具有发生DPM的可能。


商业化饲养的肉鸡在生长阶段有着相对舒适和活动量少的特点。结果,胸肌没有得到充分的运动以增加肌肉血液供应的能力,以及扩张肌肉周围的纤维鞘。但是,轻微的翅膀活动量能否帮助改善胸肌的血液循环或纤维鞘的发育还不清楚。


实际上,几乎没有加工车间定期地对DPM的发生率做追踪或记录。由于病变在胴体视检或分选期间肉眼不可见,因此对胴体和部分分割肉进行DPM检测相当困难。发病鸡只也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因而从鸡群中挑选染病个体进行处理也是不可能的。


避免DPM的关键在于有预防性的饲养管理。控制DPM发病率则取决于鉴别并消除某些引起DPM发生的饲养管理问题。


为了避免DPM的发生,建议按照以下鸡群的管理准则为出发点进行调查并将任何不必要的拍翅行为降至最低。

表1:减少不必要拍翅行为的鸡群管理准则
不要惊吓鸡只
减少突然性或连续性拍翅
控制全群鸡只兴奋性
禁止其它动物进入禽舍或靠近禽舍周围
避免禽舍内连续的人为活动,特别是在鸡群兴奋时
鸡只的活动性和兴奋性随着白昼的延长而增加
消除陌生噪音(在禽舍内或周围有嗡嗡响的安全灯,或突然启动噪声大的通气扇、拖拉机、发电设备)
避免过快的驱赶鸡只,特别是有活动障碍物(网、水管或栅栏)存在时,可能引起鸡只的堆压
鸡只的活动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有窗帘的禽舍中,蓝色的窗帘可以使禽群安静
限制称重或分圈次数。称重时应将鸡只放于桶或类似的容器中,而不是拴住腿称
培训职员在抓鸡时应动作温和。不能通过抓住翅膀进行捕捉
在环境可控的禽舍中,应该避免突然连续的增加光照强度,特别是在低光照强度(<3 lux)时。
避免因频繁的减少禽群数量引起的鸡群兴奋
在将鸡只运往加工车间途中应保持舒适。避免较低的装箱密度,防止鸡只在箱中不必要的活动
避免长时间的采食时间或断水时间(>3-4小时)
间断的光照程序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因其对鸡只有频繁的刺激作用
在地道通风的禽舍使用可移动的栅栏(间隔大约30m(100ft))。
依所用的抓捕系统不同,自动抓捕系统可能加剧鸡只的拍翅行为
确保养殖密度、料槽和饮水器空间充足

减少鸡只栖息于晃动的器械上,如供料管道
自然光控调光器(dawn to dusk type dimmer)会逐渐增加光照强度

结论
减少DPM发病率关键在肉鸡的饲养管理。
发表于 2009-4-15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及知秋先生的译文,我下载了,学习学习,不知能看懂及译出来多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准确/迅速,可见叶知秋先生扎实的英语功力。
专业术语使用得当,可见译者专业水准。
但译文中出现多处错别字,希望能引起注意。
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可以评优
发表于 2009-4-16 19: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几位的学识和儒雅,让我敬佩不已:hehe:
发表于 2009-5-8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肌病,学习啦,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09: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0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病目前在国内发病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07:1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