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68|回复: 3

影响饲用酶制剂选择及使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响饲用酶制剂选择及使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已基本被饲料界和养殖业界所认可,但使用效果并不稳定。目前在业界流传较广的几种观点便很具代表性,如:“不会没用,用了不一定有用”是指酶制剂效果的不确定性,而“酶制剂有效,但不是每种酶制剂均有效”指的是目前市场上酶制剂产品的良莠不齐,同时由于质量、价格等差异,又出现了“低价的太低不敢用,高价的太高用不起”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酶制剂选择使用及应用效果的因素,旨在促进饲用酶制剂的生产及应用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应用技术,促进市场上酶制剂产品的良性竞争,同时预测了今后酶制剂应用研究及产品的发展方向。
l 影响酶制剂选择的因素
1.1 品牌
  饲用酶制剂的商业化应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2000年全球约10%的单胃动物饲料中添加了酶制剂,总销售额约为1.5亿美元。我国目前酶制剂市场上品牌很多,国外进口的有几十个,国内的也有几十家,生产复合酶的公司及产品如法国安迪苏公司的“罗酶宝”;丹尼斯克动物营养公司(原芬兰饲料国际有限公司)的“爱维生”;美国奥特奇公司的“特威宝”,美国建明公司的“八宝威”;我国珠海溢多利有限公司的“溢多酶”,江门市英恒饲料有限公司的“英恒酶”,肇庆华芬饲料酶有限公司的“华芬酶”等。生产植酸酶的公司有德国巴斯夫公司、帝斯曼公司、北京挑战集团、北京昕大洋公司等。

1.2 质量
  现阶段评价酶制剂质量的指标主要是酶的配比、活性及稳定性。酶制剂的配比应科学合理,活性高、稳定性好等,因此定期进行酶活测定、选用具有高度专一性和灵敏度的酶活测定方法便成为酶制剂质量的保障。而目前国内外酶制剂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从而造成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缺乏可比性,饲料应用厂家无法正确选择,也给少数伪劣产品以可乘之机。Sears(1994)指出,建立全行业通用的标准化酶活测定方法是开发可比较的饲用酶制剂产品的关键,而Lyons(1994)也提出,推广简单可行的饲料厂酶活测定方法是饲用酶制剂广泛应用的前提基础。我国目前已
有一些酶制剂生产厂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进行酶活测定方法的普及推广,这将有利于我国饲用酶制剂的广泛应用。

1-3 价格
  酶制剂生产企业大多属于发酵工业。由于原料、菌种、发酵方式、生产技术等的不同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千差万别,因此也导致了酶制剂商品价格的多种多样。国外产品一般价格较高,但由于所采用的工艺较先进,产品质量相对比较好;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产品质量也较好,价格适中。因此,饲料厂家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质优必定价高,而价高则不一定质优”。由于酶活测定方法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国家或地方饲料质检部门无法对市售的各种酶制剂产品其标识的各种酶活进行监测,因而实际酶活是否等同于标识的酶活还不能保证。饲料企业在选用酶制剂时,需要综合考虑质量、品牌和价格等多种因素,尽可能选择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的产品。我国目前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同时与国外产品相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1.4 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是衡量一个公司及其产品质量的很重要的内容。一般比较大型和知名的公司都很注重技术服务的投入,如在酶制剂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提供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饲料和养殖用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供相应可参考的饲料配方等,同时进行售后跟踪服务。这样可以避免饲料用户和养殖户使用的盲目性,提高酶制剂的使用效果。

1.5 使用效果
  一般酶制剂的使用效果都能够体现其设计目的,如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果胶、植酸等),提高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提高能量、粗蛋白、淀粉的消化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增重,改善产蛋、产奶等);降低饲料原料的变异性,稳定饲料的品质;减少排泄物含量和含水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改善肠道菌群状况,提高抗病力等。但在实际生产中,酶Practice·目圜弱制剂的使用效果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影响酶制剂使用效果的因素
2.1 酶制剂的添加形式和添加剂量
  目前饲用酶制剂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即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单一酶制剂是针对特定的某种底物源而作用的酶制剂,如植酸酶专门针对日粮中的植酸,木聚糖酶专一针对日粮中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木聚糖;而复合酶制剂则结合了多种酶的效果,针对多种底物成分起作用。饲料业一般根据使用目的来选择使用单一酶制剂还是复合酶制剂,如以提高植物性日粮的磷利用率为主,则选择添加植酸酶,如以降低日粮中多种抗营养因子为主,则选择添加复合酶制剂。酶制剂的添加量是同日粮中其作用底物的含量成正比例的,尤其对单一酶制剂的使用更为明显,如植酸酶应用时需考虑日粮原料中植酸磷的含量情况,如果植酸磷含量很低时则使用效果不明显,应在实践中摸索合适的添加量。

2.2 日粮的原料组成和用量
  不同的日粮组成应选择相对应的酶制剂才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玉米中主要含抗营养因子木聚糖(玉米:4.3%),豆类主要含果胶(豆粕:14.0%)、 一半乳糖苷和乙型甘露聚糖等,所以针对玉米一豆粕型日粮的主要酶种为木聚糖酶、果胶酶、 一半乳糖苷酶和甘露聚糖酶,以小麦为主的日粮,应以木聚糖酶为主要添加酶种,而大麦含量较高的日粮,应以添加 一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为主。杂饼粕日粮主要抗营养因子是粗纤维、果胶、乙型甘露聚糖,因此相应的主要添加酶种为纤维素酶、果胶酶、乙型甘露聚糖酶等。另外,日粮中含有一些阻碍酶制剂作用的物质,如植物凝集素、一些无机金属离子如Cuz+、Hg2+、Ag“、Al¨等可通过与酶制剂结合而干扰酶制剂的作用效果。日粮中所含目标原料的用量越高,酶制剂的使用效果就越大,因为其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也相应增加,如日粮中小麦的用量增加时,所需木聚糖酶的含量也相应增加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3 动物的品种和年龄
  根据报道,一般饲用酶制剂在家禽日粮中的使用效果比在猪饲粮中的使用效果要好。这可能是由于家禽消化道较短,饲料在其中停留时间也较短,酶制剂容易在小肠内发挥作用的缘故。同时家禽消化道上段(嗉市场版 中固舂牧东志《》匿皿·Practice囊、前胃和肌胃)pH值较高,也为酶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如对于植酸酶而言,在蛋鸡日粮中的使用效果要优于在肉鸡日粮中的效果;而草食动物日粮中,应添加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较为合适。幼龄动物由于体内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分泌消化酶的能力有限,因此添加淀粉酶、蛋白酶后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消化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消化酶分泌功能逐渐加强,酶制剂添加的效果逐渐降低。如家禽幼雏阶段比生长后期效果要好,仔猪阶段比生长肥育猪好。

2.4 原料的品质和来源
  原料的品质极大地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如小麦中含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大麦中含 一葡聚糖,棉籽粕中含棉酚等。一般含抗营养因子种类和数量越多,则品质越差。而越是由品质较差原料配成的日粮,使用酶制剂的效果越好,这是因为酶制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分解或降低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不同来源的原料,如不同产地气候条件下的玉米,其非淀粉多糖的含量也不同,因此一般最好根据具体产地来进行评估。

2.5 饲料的加工和调制
  由于酶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因此同其他蛋白质一样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如高温可直接引起酶蛋白变性,高湿可通过造成饲料中水分活度升高来影响酶的活性,高压可改变酶蛋白的空间多维结构等。而现阶段饲料加工生产中,从粉碎、混合、调质、蒸汽加湿加热到制粒、挤压膨化等过程,使酶制剂普遍受到高温(如制粒膨化过程中的温度可达120~150~C)、高湿、高压等因素的作用,严重影响了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酶的使用效果。因此一般均采取载体吸附及包埋技术等,来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制剂产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后期的稳定性上。

2.6 使用方法
  现在酶制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干粉添加和液体添加两种形式。干粉添加是将干酶制剂与预混料先预混合,然后添加到大料中,多用于生产粉料的厂家。而液体添加多在生产颗粒料时使用。因饲料在制粒的过程中受到高温、挤压、膨化等作用,容易使酶制剂失活,因此采用液体酶形式,在饲料制粒膨化后再添加可减少酶活的损失。液体添加又分为直接添加悬浮液或胶体和喷雾添加液体两种形式,其中喷雾添加一般应用较多,即在饲料制粒后进行雾化喷涂,多采用专门的喷涂@ 中国蠡牧缘是 市场皈2006年第42卷第1O期系统。由于液体喷涂系统成本较高,目前这种方法只在一些比较大型的饲料厂内采用。

2.7 与其他添加剂的相互影响
  一些试验研究表明,在使用酶制剂时,适当添加一些氯化钴、硫酸锰和硫酸铜等盐类,可提高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关于酶制剂与其他物质,如抗生素、酸化剂、微生态制剂等的相互作用也有一些报道。如有试验表明,在含有40 mg/kg维吉尼亚霉素的仔猪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主要成份是木聚糖酶和蛋白酶),结果使仔猪日增重提高了12%, 日采食量提高了3%,饲料效率改善8%;在肉鸡日粮中使用时,木聚糖酶和卑霉素对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食糜粘度也具有加性作用。复合酸化剂和复合酶制剂(以酸性蛋白酶为主)联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好,单一酸(如甲酸)和植酸酶使用可提高磷的代谢,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周克勇等(2001)报道,采用微生态制剂(主要成份芽孢杆菌制剂)与酶制剂(主要成分纤维素酶、 一淀粉酶、中性蛋白酶等)在一定条件下结合使用可提高乌骨肉鸡的生产性能。

3 酶制剂应用研究及产品发展方向
  酶制剂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已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缺乏统一的酶活测定方法,有效的稳定化措施,精确的添加使用方法等。因此今后酶制剂应用研究的内容应主要集中于,建立行业内通用的酶活测定分析方法,研究提高酶稳定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以及精确细化酶制剂的使用技术等。针对市场需求,今后饲用酶制剂产品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发专门的单项酶制剂,如植酸酶、木聚糖酶、 一葡聚糖酶、半乳糖苷酶等,因为这些产品同以往的复合酶产品相比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同时使用面也广,可以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直接提供给饲料生产企业,目前国内已有厂家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工作,并初步取得了成果。另一方面是根据不同类型日粮、不同动物种类以及不同抗营养因子的特点,开发专门用途的“日粮酶”、“动物酶”或“抗营养因子酶”,如“玉米一豆粕”型专用酶,“小麦一豆粕”型专用酶、“玉米一小麦一豆粕”型专用酶;断奶仔猪专用酶、蛋鸡专用酶;木聚糖酶、半乳糖苷酶等,这样可以避免选用复合酶时的盲目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杨珏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4-5 1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过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影响因素是什么!惭愧!
发表于 2009-4-5 12: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
1, 根据一定菌种来源和检测方法, 酶活是多少?
2. 如何计算底物浓度, 参考什么数据库?
我有很多见解, 继续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5: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che2005 于 2009-4-12 15:38 编辑

1.根据一定菌种来源和检测方法, 酶活是多少?
答复:一般而言,每种酶制剂出厂的话,其酶活都是一个规定的标准。如酸性蛋白酶基本上是十万单位。这样的话,便于客户使用。酶活单位不是很统一的。

2. 如何计算底物浓度, 参考什么数据库?
答复:一般而言,都是依照一些酶活测定方法确定底物浓度的。如,木聚糖酶选用1.5%的木聚糖,果胶酶选用1%的果胶。这些底物浓度的确定,我个人认为应该依照酶动力学确定最佳的底物浓度。这样比较科学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2 09: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