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lc-1234

干扰素,聚肌胞作用机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8 17: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扰素通过占领细胞内的位点产生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而这个位点病毒也会占领,如果病毒先占领了,干扰素就起不到作用了,所以,干扰素越在早期使用效果越好,而聚肌胞是通过转化为干扰素起作用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19: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转移因子的作用机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人在做这个东西,效果不理想,看看南京士比德药厂的说明还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0 2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还在说啊 ,答案 去网上一搜索就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查阅一下人药抗病毒药类。商丘宇生梁广斌先生首创,用在兽药。恒诺注射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5: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聚肌胞是注射后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则是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的。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不针对具体某一种病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4: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干扰素可根据产生细胞分为3种类型:白细胞产生的为α型;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为β型;T细胞产生的为y型。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Ⅰ型干扰素又称为抗病毒干扰素,其生物活性以抗病毒为主,对酸稳定,在pH2.0时不被破坏。Ⅱ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N,主工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聚肌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在体内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有类似干扰素的作用,故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在畜禽感染疾病后,可早期治疗,以杀伤型干扰素为主,后期使用效果不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李业明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23: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效果是好,但价格太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23: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干扰素是病毒或者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的白细胞或纤维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因此作用速度比较迅速,主要用于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流感、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等感染过程中有较好的作用。
而聚肌胞则是作为一种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起到诱导干扰素的作用,因此作用速度不及干扰素,然而作用时间却长,因此适合用于慢性或非典型性感染,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等。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认识,请大家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试过,效果很好,就是太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08: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