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44|回复: 19

陈健雄博士:规模化猪场如何控制口蹄疫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22: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近年来,口蹄疫病给世界多个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规模化养猪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猪场控制猪口蹄疫病的经验,结合生产实际,介绍猪场防制口蹄疫病具体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口蹄疫

  规模化猪场

  预防

  控制


  引言:近年来,口蹄疫病给世界各国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仅在2000和2001年两年,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三十六个国家,包括中国台湾,都发生过口蹄疫,其中菲律宾有七百三十六起,伊朗有四百五十五起。近年来,口蹄疫的危害仍然十分严重,2005年俄罗斯、秘鲁、蒙古、巴西等国发生口蹄疫,2006年,越南、博茨瓦纳、巴西等国发生口蹄疫,2007年,英国、朝鲜、厄瓜多尔等国发生口蹄疫疫情,2005~2007年,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口蹄疫疫情,2007年,我国周边12个国家流行O 型、亚洲Ⅰ型、A型等多种亚型口蹄疫疫情,2008年1月,塔吉克斯坦、赞比亚等牲畜又发生口蹄疫疫情,口蹄疫的肆虐,已对世界各国的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口蹄疫分 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Asia1型(亚洲Ⅰ型)等7个血清型,各主型又分若干亚型,各主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且可在不同种动物间传播,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只有部分有交互免疫性。目前我国猪用口蹄疫的疫苗只有O型的普通苗和浓缩苗,而Asia-1型在国内山东、江苏、北京、河北等地的牛群中出现、新疆等地牛、羊、猪中也检测到A型口蹄疫,口蹄疫对我国养猪业的威胁进一步加大,规模化猪场将要面对Asia-Ⅰ、O、A三型口蹄疫的威胁,防制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口蹄疫病猪常因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加上其它应激因素,死亡率明显上升,很多猪场业主谈口蹄疫色变且心有余悸,有的场主、技术人员甚至对预防口蹄疫是否有效产生了怀疑。

  为了给我国的养猪同行提供防制口蹄疫的经验,笔者结合在国内外猪场的工作经历,参考我国台湾、香港等地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的成功经验,撰写了以下实用性较强的文章,供养猪同仁交流和参考。

  1、如何预防猪口蹄疫病?猪口蹄疫的发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需要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猪群三个要素构成,即传染三部曲,如缺少其一要素,猪口蹄疫病就不会发生,根据这一原理和口蹄疫病的疫原学特点,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建立高免猪群,从面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发展。

  1.1全面封闭猪场—拒绝传染源进入猪场

  1.1.1 坚持自繁自养为主,减少疫病传入。需引进种猪时,必须从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具体情况较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经隔离检疫,免疫接种、严格消毒、药物净化和驱虫后,并监测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情况后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除在非疫病流行季节引进少量种猪外,避免向外购进猪苗育肥出售,以防止外来猪群带毒和交叉感染。育肥猪场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购进的猪苗在原来猪场没发病,但进入育肥场后,由于环境、饲料等饲养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应激,仔猪抵抗力下降,接着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甚至暴发口蹄疫或猪瘟。

  1.1.2 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通道,配备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业务来往的车辆、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场生活管理区(冬春季节应严格限制人员进入),严禁任何外人、车辆、用具、牲畜产品进入猪场生产区。

  1.1.3 猪场生产区应有围墙、防疫沟或其它隔离设施,春天在生产区周围围墙外播种荆棘类植物,逐步形成天然的防护网,再加上围墙、挖防疫沟将生产、生活区彻底分开,生产区只留更衣室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装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1.1.4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出入口和饲料入口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途径的管理,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并做好猪场废物、污水处理和杀虫、灭鼠等工作,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特别应引起猪场管理者注意的是:装猪台是疫病最容易传入猪场的关键点,对外销售的装猪台应设在猪场外,使用本场专用运猪车辆(或拉拖机)将出售的商品猪从生产区装猪台运至场外装猪台,猪贩和屠宰人员在任何时候不得进入装猪台,这是控制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措施。

  1.1.5 猪场应搞好场内文娱体育设施,尽量减少员工外出的机会,外出回场人员经淋浴消毒后,净化1天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

  1.1.6 外销商品猪应尽量固定客户,批发送货上门,减少猪贩和屠宰人员到场买猪,加强对出猪台管理和消毒,切断传染途径,进入出猪通道的猪只不准返回生产线,生产线人员不超越出猪台。

  1.2 强化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和消灭传染源;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消毒工作能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免疫工作中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基础,在存在口蹄疫强毒而且污染严重的猪场,即使是质量优良的口蹄疫浓缩疫苗,使用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近年来疫情较复杂,口蹄疫病原多型易变,疫苗的效果有时不很理想,更应重视消毒工作。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酸性和醛类、卤素类消毒剂敏感。可使用复合醛类、碘制剂、氯制剂、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对栏舍、猪群、环境消毒。目前,广东腾骏药业与美国伊利纳斯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复合醛”,已成为国内养猪业知名度最高的产品之一。生产上可应用“复合醛”等消毒液,按1:200~1000的比例稀释,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排水道、空气以及公、母猪、生长育成猪全身体表(寒冷天气除外)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保温箱等场所、设施的消毒。消毒前必须先进行严格的清洗工作,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正常情况下,生产区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猪舍每周消毒1~2次、冬天封闭期和特殊情况每周消毒2~4次。猪场应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在每批猪全部转出后,猪栏先经过严格清洗,再用高效的消毒剂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后经空置净化5~7天,然后转入新的猪群。每年更换2~3种不同性质的消毒液,避免病毒对同类消毒剂产生耐药性而变得不敏感。

  1.3  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

  建立高免猪群

  1.3.1 充分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各关疾病的基础。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尽量使猪群有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饲料营养水平和霉菌毒素对猪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当猪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或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猪的免疫功能就会降低。在气候变化较大:如雾天、阴雨天、甚至夏秋交界、冬春交界,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更要注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冬季注意防寒、夏天注意降温,减少饲养密度,转栏时注意饲料过渡并适当喂给多种维生素等抗应激药物,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抵抗疫病的能力。

  1.3.2  接种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病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多个猪场临床试验证明,常规打一次疫苗,其有保护力抗体滴度,肉猪只能维持2个月,母猪只能维持3-4个月,而不是1年,按商品猪5~6个月龄出栏计,一生需注射口蹄疫疫苗2-3次,母猪1年应注射3次口蹄高效浓缩疫苗,且剂量应适当加大(3~5毫升),疫苗应专人管理,注射口蹄疫苗时要求有2名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谁领用,谁注射应登记清楚,经手、证明双方签名,以堵塞漏洞,这些都是经验教训。注射口蹄疫苗15~20天后,每批猪应抽样采血作免疫监测,如免疫猪抗体价1:256以下占70%时,应立即强化接种疫苗,直到合格为止,母猪每年采血2次作监测。各场应根据猪群抗体水平的监测结果,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现介绍较为成功地控制猪口蹄疫猪场的免疫程序,以供参考: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注:如果发病猪口蹄疫型号是Asia-Ⅰ型或A型,则O型口蹄疫疫苗没有效果)。种公猪每年接种3次,每次间隔4个月,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间隔30天免疫两次,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头。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分娩前一个月再次接种浓缩苗3毫升/头;确保产后乳汁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1:1024以上,确保哺乳和保育仔猪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为防止母猪因注射疫苗产生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骏维安”等多维电解质抗应激药物。仔猪可在断奶后60~70天龄注射浓缩苗2毫升/头,105~115天龄再注射3毫升/头,商品猪出栏前25-30天又再免疫3毫升/头,预防运输途中或在屠宰场时感染发病。试验表明,母猪一年中免疫3次,仔猪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以保护到60~70日龄。而实际操作过仔猪免疫时间太早,40~45日龄之间甚至更早,这样就使仔猪的母源抗体快速下降,同时注射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不甚理想。

  1.3.3 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许多猪场按免疫程序接种了疫苗,但由于动物个体生理状况、健康状况、年龄、饲养管理条件、饲料营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抗体水平不整齐,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在目前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大量存有的情况下,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猪体的主动抵抗能力降低,当外界病毒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猪场时,往往引起猪口蹄疫等疫病的暴发。猪场可通过使用“抗疫键”等免疫增强剂,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1.4 注意疫病的动态;发现某一地区发生口蹄疫病,应禁止该地区人员进入猪场,居住地属该地区的本场工作人员不能回家探亲。猪场就经常和各省、市兽医兽医防疫站、当地防检部门联系、沟通,了解疫病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

  2、如何及早发现猪场发生口蹄疫

  口蹄疫疫情的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封锁,小范围隔离、扑杀处理。故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猪场附近发生疫情时,经常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

  2.1 猪群发生口蹄疫病时的症状猪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猪发生口蹄疫时的临床症状。当猪只发病时,患猪一般常独处于猪栏角落阴暗处,有时可见全身被毛松乱,精神沉郁;驱赶时起立困难,站立不稳,常会发出痛苦的尖叫声,这时四肢蹄冠、鼻镜上缘可能有水泡,应仔细观察。不同猪场或猪只发生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不一致,抵抗力强的患猪,四肢蹄冠起水泡仍只出现轻度跛行,鼻镜出现大水泡仍采食正常,有时只是单脚起泡而鼻镜上没有水泡,较难判断。哺乳母猪可见乳区有白色水泡,哺乳仔猪肢、蹄痛疼,跪行或突然死亡。患猪一般会在发病2~4天后蹄匣脱落。

  2.2 猪场日常检查方法

  2.2.1 保育、生长、育成舍:正常情况下每天检查1次,可在冲洗猪栏时留意不愿起立,跛行,嘶叫的猪只。检查时可使用足够长的木棒或竹杆等器械,先配好消毒药液(“复合醛”或过氧乙酸均可),工作人员在猪栏外用器械驱赶猪只,每检查一栏猪均应消毒好器械再检查下一栏猪。

  2.2.2 分娩舍、配种舍怀孕舍:喂料时应特别留意不愿站立采食的猪只,驱赶起立观察其是否跛行,并检查蹄冠和鼻镜是否有异常变化;哺乳母猪应留意乳房区有无白色水泡,仔猪有无挤堆,跪行,驱赶时有无发出痛苦的尖叫声或出现突然死亡。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nety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4-2 1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悟病 于 2009-4-2 10:56 编辑

1# pangzhian
对为企业推荐产品,做隐性广告的东西,不管是谁写的,千万不要轻信。我觉得陈博士的多数文章都有一个特点:铜臭味太重。希望各位小心。
发表于 2009-4-4 16: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博士虽然经常给某公司做广告,
但是,他说得还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可是,是不是还是有更好的经验和技术没说呢
发表于 2009-4-5 0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想法是对的,做法是错的,关键不是说,是执行力。怎么能执行下去
发表于 2009-4-5 0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见陈老师文章,很高兴!
发表于 2009-4-5 1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博士和我们腾骏的黄总(女)是孩子他爸与孩子他妈的关系,不然给你做广告啊.这也叫如何防止,嗨简直就是ctrl+c与ctrl+v两部曲嘛.当然也有原创部分,就是关于使用什么产品的部分就是原创.
创业板要上了,不知道腾骏是否成功上市,如果不能的话,前期的巨额花费肯定又令我们的陈博士头痛的.
发表于 2009-4-6 15: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以吸取精华,排除杂物。对养猪生产有用的东西就要虚心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发表于 2009-4-6 17: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楼上的讲法,做任何事都是这样。我觉得能生存就说明有生存的价值。
发表于 2009-4-6 19: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陈博 士的文章总是介绍推广他老婆公司的产品,
钱有多少是多?
看到有陈博士的标题想进来看看,让人很失望。
发表于 2009-4-8 0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大家有这么多想法,就请胡编先将此文撤去精华吧。
其实,陈健雄局长不单是个博士,还是养猪专家,更是营销高手。很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17:4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