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7|回复: 5

煮鸡蛋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0 1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起曾在某个杂志上登载的一则关于中国人和德国人煮鸡蛋的小故事: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但德国人会用一个差不多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下面焊一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关火之后他们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德国人认为这样做很标准。跟中国人相比,他们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   这则故事引给我两点启示:
  启示一:同样的结果,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拿“煮鸡蛋”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和德国人的煮法有较大的差别。两者同样是把鸡蛋煮熟,但德国人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去执行,不但鸡蛋能煮熟,而且资源占用最少,效果也最佳(营养价值)。无论部门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在工作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各自“煮鸡蛋”的技巧,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年的年末岁首,在梳理总结工作时,尤其作为领导者,在关注鸡蛋熟与不熟的同时,还要关注那些不但能把工作“煮熟”,而且“煮”的过程中更在意方式方法,更在意资源占用和工作效果的部门和个人。
  启示二:要学会总结,制定适宜的制度和标准,并严格执行。
  故事里的德国人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适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每次用水、耗热最少,鸡蛋营养还最大。而中国人只求鸡蛋煮熟,没有注意观察并认真总结煮的学问,在煮的方式方法中较之德国人有明显的“水”和“热”的浪费现象,而且破坏了鸡蛋的营养价值。“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说的也是制度和标准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的管理工作、设备检修、运行操作、参数调整、节能降耗、指标竞赛等工作中,若不善于及时总结,工作就不可能得以持续改进,就难免会出现要么制度或标准不适应,要么执行不严、管理不细而偏离制度和标准。
  最后,在拿年末岁首的工作梳理总结来说吧。如果我们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只是做一个数字的统计和简单分析,而不是深入地探索,就像“煮鸡蛋”一样,我们只关注煮了以后是熟的还是生的、是煮爆了还是完好的,而不是关注有没有达到最佳营养状态、用多少水和热来煮鸡蛋是最合适的。这种梳理总结只能是“成功也总结不出成功的方法,失败也找不到失败的原因”。最终只能是对奋斗一年最终成果有一个清晰了解。总结了是这么回事,不总结还是这么回事。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希望“煮鸡蛋”的故事也能给您一点点启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和兴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10 2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们还是做事比较粗啊,精细化管理都在搞,但是不深入、不坚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23: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决定于细节,大概这话很多成功大师都说过啊。
发表于 2009-3-11 05: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好好学习啊
发表于 2009-3-11 09: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看结果 没有成功看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8: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做的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过程,结果相信就是水到渠成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0 23: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