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猪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
魏国生
黑龙江省养猪研究会 理事长
2009年猪产业的走势是养猪业者关心的问题,但影响养猪业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且多变,如目前我国究竟需要多少头商品猪,我国目前的生猪产能是多少,全球金融危机如何影响猪肉的消费和养猪业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人能给出准确数字或准确答案。因此,所有对猪产业走势的预测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莫能外。
1、猪产业周期分析
猪产业作为一种独立的自由竞争产业,必然受到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必然存在。回顾猪肉市场放开以来,生猪价格总体呈现周期性波动规律。1984~1987年经历了第一个“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周期,但波幅不大,该周期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0.6元/千克左右。1987~1993年为第二个波动周期,波幅约为2.0元/千克。1993~2000年为第三个波动周期,1995年为“波峰”,1996年稍有下降,1997年再次达到“波峰”,到1999年急剧下降,跌入“谷底”,该周期波幅达4.0元/千克左右。2000~2006年为第四个波动周期,其中2000~2002年一直在较低价位徘徊,2003年开始上升,2004年9月达到达到“波峰”后开始缓慢下降,2006年6月跌入“谷底”,该周期波幅为3.5元/千克左右。2006年7月生猪价格开始回涨,2007年5月开始急剧上涨,7月达到“波峰”,增幅达6.5元/千克左右,2008年4月开始缓慢回落,9~10月间曾一度跌破了盈亏平衡点,但随后又迅速止跌回升至盈利区。到目前为止,这一轮周期的盈利期已达30个月,是历次波动周期中最长的一次。预计生猪价格还将在盈利区运行一段时间。前已述及,影响养猪业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且多变,但如果仅从产能、需求、成本变化方面进行预测,估计2009年下半年可能跌入亏损区。
2、2009年猪产业走势分析
归根结底,养猪是一项经济活动,对于养猪产业中的生产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养猪利润的高低。养猪利润与生猪价格有趋同性,但并不完全一致。有很多因素影响生猪的价格和养猪利润,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猪肉供求关系和养猪成本。
2.1 猪肉产量
后市生猪出栏量受前期母猪补栏情况的影响。肉猪生产须经过后备猪的培育、母猪妊娠、仔猪培育、生长肥育猪饲养等阶段才能完成,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肉猪或猪肉又是鲜活产品,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的难度极大。因此市场上猪肉供给短缺的信号不能马上在生产上得到反应,再加之养猪生产者特别是小规模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大多是根据价格、成本,而不是根据未来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来决定进入或退出生产,当价格高、利润高时即进入或扩大生产规模,购进仔猪,进而导致仔猪价格高涨,饲养母猪的利润高,此时生产者会增加母猪饲养量。反之,当肉猪价格低、亏损时,生产者的积极性受挫并开始压缩生产规模,导致仔猪价格下跌,进而使母猪生产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母猪饲养者宰杀淘汰母猪。2007年上半年肉猪、仔猪价格急剧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2006年第二、三季度大量宰杀淘汰母猪。我国的养猪生产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在最近一轮的波动周期中,由于2006年的严重亏损使得相当数量的散养户退出,但在2007年的高利诱惑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拉动下,2007年三、四季度母猪补栏达到旺热程度。据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二、三季度,母猪存栏已达到正常水平。那么根据生产周期推算,生猪供求的“平衡状态”将在2009年二、三季度实现。
2.2 猪肉需求
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猪肉的消费量无疑会不断增加,但猪肉的需求弹性远远小于供给弹性。2007、2008年,CPI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猪肉消费,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猪肉价格高涨,使得居民在肉类消费上转而选择鸡肉、鸭肉等价格相对较低的猪肉替代品。2008年年底,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或停产,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居家消费的猪肉量会远远小于在工厂食堂的猪肉消费量。居民收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心里。因此,虽近期猪肉价格呈下降趋势,猪肉消费量会有所提高,但猪肉需求较为刚性,短期内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猪肉需求量的小幅增加与猪肉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相抵,难以改变猪肉的供求关系。
2.3 养猪成本
对于养猪生产者来说,真正关心的是养猪利润而非价格。利润=收入-成本,肉猪价格与收入成正比,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利润的高低取决于养猪成本。养猪成本由饲料成本、保健品成本、劳动力成本、能耗成本、房舍设备折旧等构成,其中饲料成本约占养猪成本的70%,而饲料中又有大约60%~70是玉米。生产实践表明,肉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比在5.5∶1时,养猪盈亏平衡(盈亏平衡点),超过该值,养猪即盈;低于该值,养猪即亏。
3、对策
本轮波动周期中,生猪生产的盈利期已达30个月以上,生猪价格2007年达到历史新高以后,虽自2008年4月开始缓慢下滑,但目前仍处在盈利区间内,随着产能的释放,而需求短期内又难有大幅度增加,供求关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生猪价格下跌在所难免,养猪亏损也不无可能。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防止“猪贱伤农”,需采取综合措施。
3.1 养猪生产者要按市场规律组织生产
养猪生产者要把握养猪业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提高市场预测能力,科学的组织生产,切莫踩错了点,形成“踮脚撵瘸子,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低谷期时“少养精养”,高峰期时“多出快出”,即在高峰期转向低谷期时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老龄母猪,适当减少母猪饲养量,优化母猪群结构,以便低谷期减少出栏量;而在低谷期转向高峰期前,要增加后备母猪的补充比例,增加母猪饲养量,以期高峰期增加出栏量。
3.2 养猪生产者要采用综合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猪成本
单一的一个养猪生产者改变不了养猪业的波动周期,在相同的波动周期区间内,是大盈还是小盈,是大亏还是小亏,不同的养猪生产者是有差别的。不论是想在高峰期大盈还是想在低谷期内小亏或不亏,养猪生产者除了调整产能和猪群结构外,只有采用综合技术,提高母猪的单产水平(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总量),降低养猪成本。
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例:一头母猪一年的综合成本约为4000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合格商品猪为18头,则每头出栏猪分摊的母猪综合成本为222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合格商品猪为14头,则每头出栏猪分摊的母猪综合成本即为285元,两者相差63元。在猪价低迷时,这差不多是出栏一头肉猪的利润。第二例:若生长肥育猪达到相同的出栏体重(110千克)的日龄相差15天,仅饲料成本就会增加90元左右,相当于每千克出栏体重增加饲料成本0.8元。前两项合计为153元,相当于每千克出栏体重增加成本1.4元。因此,作为单一的一个养猪生产者,既然我们无力改变养猪业的波动周期,那我们就在养猪技术、管理上下功夫。
3.2 政府、产业组织要建立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养猪业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好事,因为每经过一轮的市场波动就会淘汰一批经营不善的养猪业者,筛选出一批高水平的养猪业者,使养猪业逐渐走向成熟。但由于我国养猪业"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养猪业的大起大落。政府相关部门、产业组织等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如加强宏观调控,发布权威的生产和消费数据,使生产者能够根据消费量、生产量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必要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健全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协调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经营者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共同发展养猪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