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47|回复: 0

猪的冷冻精液技术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3 0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冷冻精液技术是指利用干冰(-79℃)、液氮雾等作冷却源,将精液特殊处理后,保存在超低温的液氮(-196℃)状态下,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并且解冻后输精的过程。自Polge等1956年开始猪的冻精研究试验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它的繁殖成绩,达到现场生产可接受的水平。我国养猪业已从传统的副业型转变到效益型、专业化的瘦肉产品生产,猪的常温液态保存精液技术已经被大面积地推广和应用到养猪生产实践中。精液冷冻保存是人工授精的一项重大变革,不但解决了精液长期保存的问题,有利于本地猪种资源保护,还使精液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便于开展省际、国际之间的协作,提高优良种猪的利用率;而且极大地延长了种猪基因物质的使用寿命,使优良种猪在短期进行后裔测定,保留和恢复精液供应、血统更新、引种、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全国性、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猪的冷冻精液技术研究越来越显得迫切。

    一、猪冷冻精液技术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与猪的常规温度(15℃~17℃)液态保存相比,猪的冷冻精液技术具有以下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1) 由于冻精可以使优良基因得到无限期的保存(如本地猪种资源保护),延长公猪使用年限,而不受该公猪死亡、损伤、采精间隔或繁殖不育的限制,有利于人为地使用高性能水平的种公猪与较多数量的母猪配种,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2) 使种猪选择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各群体进行成为可能,不受时间或地理位置差异的限制,引进国外高性能公猪冻精取代进行活体公猪,可节省外汇支出;

    3) 有利于人工授精体系的完善,公猪冷冻精液可以在后裔测定或疾病检测后才开始大量供应,为稳定的遗传进展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提供额外保障。从健康角度考虑,冻精为疾病检测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冻精还为大型的人工授精站暴发疾病时提供了稳定的精液供应保障。

    当前,猪的冻精应用估计占世界人工授精不到1%的比例(Wagner and Thibier 2000),这个比例在许多年里都没有大的变化(Reed 1985,Almlid and Hofmo 1996)。

    4) 冻精没有得到大面积的主要原因是繁殖成绩不理想。与常规液态保存精液相比较,分娩率为40%~70%,低20%~30%,窝产仔数为7~10头,少2~3头(Johnson 1985,Almlid and Hofmo 1996)。

    5) 冻精的体外活力和解冻后受精能力在不同的种公猪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6) 液态保存精液每剂只需要20~30亿精子数,而冻精每剂需要更多的精子,一般为50~60亿。

    7) 成本高,从工作量和实验室设备考虑,冷冻和解冻是一个耗费资金的过程。

    8) 需要可靠的实验室设备以供准确测试精液质量,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体外精子的活力与其实际的受精力、受胎效果的相关性。

    9) 把握适时输精的时机。冻精输入母猪体内后的理想受精时间比液态保存精液大大缩短了。

    因此,继续改进猪精子的冷冻和解冻操作方案仍是养猪业面临的一个课题。猪精子与其他家畜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一次射精量大,采精后对外界温度的突然改变相当敏感(所谓的“冷休克”反应)。冷冻精液技术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影响猪精子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失去活力、保持受精能力等多因素的理解和监控。这些因素包括外界因素、精子本身生物学特性、种公猪个体差异和每次采精的质量差异。外界因素有稀释液的组成成分、抗冻剂选择及其浓度、稀释比例和冷却或缓冲速度、冷冻和解冻所采取的方法(Johnson et a1 2000)。遗憾的是我们只能通过改变外界因素来优化冷冻精液操作过程和提高繁殖成绩。

    为了适应猪肉的高效、优质生产需要,全世界的种猪都在不断地被更高遗传水平的群体所更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采用保存3~5天的液态精液或者活种猪进行遗传物质传递已经足够,但从我国幅员辽阔的地域、种猪的跨国家贸易和在遗传交流时减少疾病传播的角度考虑,猪的冷冻精液技术需求非常迫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tony2005428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4 07:1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