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恰当的药物固然重要,但是,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那么什么样的配伍才算合理的配伍呢?从药效学上来说,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两药应用产生协同作用;二是两药应用产生相加作用。当然,有些药物的配伍作用相互拮抗,这种配伍是临床应该避免的(属于配伍禁忌的范畴)。但是,当药物发生中毒时,我们可以利用此拮抗作用来进行抢救。从药动学上来说,不外乎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这四个方面来产生作用,但这也属于配伍禁忌及用药注意事项的范畴。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掩盖主药的不良反应而进行配伍,这属于合理配伍的范畴。总之,临床上的合理配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增效作用;二是降低主药的不良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合理配伍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
常获得协同作用。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增效几倍至十几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临床上常用药物有: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它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安灭菌(奥格门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门汀(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泰能(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
2、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配伍
常获得协同作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配伍常用于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羧苄西林与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联合应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但二者不可置同一容器中,应分别滴注。氨曲南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联用,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克雷白杆菌、普鲁威登菌、肠杆菌属、大肠杆菌、摩根菌等起协同抗菌作用。此种配伍尚有:青霉素+其他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链霉素或氨基糖苷类;其他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氨基糖苷类;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氨基糖苷类。其他感染,目前尚无可靠报道。
3、静止期杀菌药与快速抑菌药配伍
常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如:四环素+链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米诺环素与链霉素配伍用于布氏杆菌病。
4、静止期杀菌药与慢速抑菌药配伍
常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如:CoSMZ+氨基糖苷类;
5、快速抑菌药与慢速抑菌药配伍
常获得相加作用。如:多粘菌素类或阿米卡星+CoSMZ;
6、其他各类抗微生物药物间的配伍
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利福平+万古霉素或头孢唑啉;万古霉素+头孢唑啉或氯唑西林;美西林+β-内酰胺类;磺胺类+甲氧苄啶。
7、其他药物的配伍
⑴ 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配伍,抗菌效能增强,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强,必须慎重。
⑵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K配伍,可减轻由于其强力抑制肠道菌群而致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的缺乏。此外,还有磺胺类药物。
⑶ 诺氟沙星与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合用,可减轻其引起的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四肢皮肤针扎感及轻微的灼热感。
⑷ 两性霉素B与钾盐配伍,可减少前者引起的低钾血症。
⑸ 氯硝柳胺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可防止节片被消化散出的虫卵因呕吐逆流入胃及十二指肠,而引起囊虫病。
⑹ 阿司匹林与维生素K配伍,可预防由于其使凝血酶原减少而导致的全身出血倾向。
⑺ 苯妥英钠与维生素D配伍,可对抗由于其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而致的软骨病。
⑻ 磺吡酮与碳酸氢钠合用,可减少尿酸在泌尿道的沉着。
⑼ 息宁(卡比多巴/左旋多巴)与维生素B6配伍,可减少其副作用。
⑽ 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可减少各自的副作用而加强疗效。
⑾ 阿托品与吗啡合用,可减轻后者所引起的平滑肌痉挛而加强镇痛作用。
⑿ 左旋多巴与多巴脱羧酶抑制剂配伍,可抑制其在外周的脱羧,从而增加进入中枢的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外周部位的不良反应。
⒀ 地高辛与钾盐合用,可防止因低钾而造成的低高辛中毒。
⒁ 中枢镇痛药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加强前者的镇痛作用。
⒂ 维生素C与硫酸亚铁配伍,可防止Fe2+氧化而利于吸收。
⒃ 降压药与利尿药配伍,可减少因长期服用降压药而引起的水钠潴留现象;血管扩张药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配伍,可减少因长期服用扩血管药而引起的反弹现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