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4 09: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1 L-肉碱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及应用
1.1 L-肉碱在猪日粮中的应用
从子宫内到子宫外,初生仔猪经历了很大的代谢变化,但仔猪必须适应从经胎盘的碳水化合物营养到高脂肪的母乳的营养来源突变。哺乳期间初生乳猪自身合成L-肉碱的量很少,母猪的初乳和常乳是L-肉碱的良好来源,但初生仔猪需尽快提高氧化脂肪酸和酮体作为能源代替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因此新生仔猪日粮中含足量的L-肉碱是很重要的。Cofley等(1991)研究表明,2日龄的乳猪饲喂低L-肉碱的日粮,降低了肝脏、血浆中的L-肉碱水平和棕榈酸的氧化。给21日龄仔猪喂以高L-肉碱日粮,其生长速度快于低L-肉碱日粮组。Ran
Kempen等(1993)发现,当以中等链长的脂肪酸作为能源,其含量超过初生仔猪代谢需要的50%时,L-肉碱使脂肪酸的氧化率提高20%。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的试验报道很多。多数研究表明,添加L-肉碱可以提高仔猪增重,改善饲料转化率。蔡辉益等(1998)对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L-肉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日粮中50mg/kg
L-肉碱王(有效含量50%)时,对仔猪各项生产性能无影响,当添加量增加到100mg/kg时,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4.38%,饲料转化率提高10.32%,经济效益增长33.82%。邱惠忠等(2000)认为L-肉碱对仔猪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增重效果更佳,当添加量为50mg/kg时,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13.41%。
Newton.G(1992)报道当日粮中赖氨酸含量偏高(1.5%),再行添加L-肉碱对28~42日龄仔猪的生长不利。有些试验采用的赖氨酸水平偏低,其试验结果很难说明问题,因为添加赖氨酸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而且赖氨酸的价格远远低于L-肉碱。Newton等(1988)报道,只有当赖氨酸处于边际状态时,L-肉碱才能对猪的相对增重有显著影响。其次,仔猪年龄越小,合成L-肉碱的能力越差,添加L-肉碱后的效果越明显,但如果仔猪体贮L-肉碱量高(主要在肌肉中),则在断奶后初始两周无效果,而在断奶后3~4周效果明显(Owen等,1994)。此外,日粮中脂肪含量越高,L-肉碱作用越明显。
L-肉碱在肥育猪日粮中主要用作减肥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改善肉质。虽然肥育猪自身能够合成足够的L-肉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但由于L-肉碱可加速脂肪的分解,提高脂肪能量的利用,因而生产中常额外添加L-肉碱以提高胴体瘦肉率。Owen等(1994,1996)报道在23~102kg体重阶段向猪饲粮添加50mg/kg水平的L-肉碱,明显提高了34~56.7kg体重阶段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Sardi等(1996)在40~160kg体重阶段猪饲粮中分别添加0、25、50mg/kg的L-肉碱,结果各组猪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无明显差异,而补饲L-肉碱却使猪的肉色评分得到改善,大腿肉在悬挂过程中的滴水损失减少。
1.2 L-肉碱在鸡营养上的应用
宫下雅彦(1989)研究发现:在肉鸡饲料中添加5、20、200mg/kg的L-肉碱饲养5周,肉鸡体重相仿,但腹腔内的脂肪由对照组的100~102g减少到80~90g,脂肪含量下降10%~20%,而且L-肉碱能明显抑制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脂肪肝。Lettner等(1992)向肉仔鸡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mg/kg
L-肉碱,结果L-肉碱的添加使肉仔鸡的日增重提高,料肉比和死亡率降低。Rabie(1998)在18~53日龄给肉仔鸡分别饲喂不同代谢能浓度与L-肉碱添加水平(10或50mg/kg)的饲粮,试验结果表明饲喂L-肉碱可提高前两周肉仔鸡的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及第四周的转化率,明显增加胸肉、大腿肉重和瘦肉产量,减少腹脂。但也有报道认为L-肉碱对体重饲料转化率和腹脂沉积都无显著影响。
L-肉碱在蛋鸡营养上研究较少,蔡辉益等(1998)在海兰褐壳蛋鸡日粮中添加L-肉碱(25、50mg/kg)可显著提高产蛋率(3.89%~5.03%)和产蛋量(5.49%~7.73%),并且有改善料蛋比的趋势,但对蛋鸡体重、耗料量无显著影响。
索玉芳等(2000)研究发现添加L-肉碱有助于维持蛋鸡的高产稳产。在种鸡料中供应足够的L-肉碱对种蛋的孵化有良好的作用,这能使种蛋在成熟时蛋黄有丰富的L-肉碱,有助于蛋黄中脂肪的利用,为出壳雏鸡提供营养。Leiberseder(1992)用星布罗等品种蛋鸡进行试验,结果添加50mg/kg
L-肉碱的试验组孵化率最高比对照组提高3.1%~6.4%,为了提高种蛋孵化率,在产蛋种鸡饲料中添加60mg/kg
L-肉碱效果显著。
2 L-肉碱用作饲料添加剂尚需研究的问题
L-肉碱在饲料中的作用研究还有以下问题尚需解决:(1)考虑到L-肉碱的作用效果受动物种类、性别、年龄与生理状况,基础日粮营养成分来源和含量,添加量和添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研究以确定L-肉碱在不同养殖品种、不同阶段的适宜用量、配比及添加方式;(2)L-肉碱对动物生长、肉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对动物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4)体内合成L-肉碱所需养分及中间产物对L-肉碱合成效率的影响及其与L-肉碱之间的互作效应的研究。 |
|